不過幽州這邊幾郡的人口都不是很多,玄莬郡只有一萬多戶,四萬多人口,其他幾郡的人口也都比治所周圍的范陽、漁陽等郡人口少很多,所以老劉才決定將玄莬郡并入遼東郡,帶方郡并入樂浪郡,這樣通過人口流動,兩郡的人口就會相對均衡許多。
接下來的日子,老劉開始和田豐、戲志才一起,為在遼東建造港口碼頭選擇合適的地點,遼西那邊老劉已經和宇文康說過,估計那邊的碼頭也應該選好了地址,這樣等遼東的港口建好后,就可以在兩地之間通過水路進行貨物和人員的運輸了。
遼東的最南端便是后世的大連,當時的地名是沓縣,老劉和戲志才、田豐帶著張飛、太史慈和烏云幾人,在海邊轉了半天,最后老劉決定把港口的碼頭就建在遼東入海的最南端,現在這里只是個小漁村,住著幾十戶漁民,經過幾人的商議,決定就在小漁村的所在地新建一座縣城,老劉為這個城市命名為旅順,寓意今后這里往來的船只都能旅途順利,戲志才和田豐也都覺得這個名字果然貼切。
這里果然是一個天然的海港,因為在這里有一個圍成門字形的海灣,海灣的三面由于有陸地的遮擋,因此這里風平浪靜,而且水深達到了近十米,完全可以滿足當時最大船只的行駛需求,即使將來老劉的鐵船造出來了,吃水也不過兩三米,完全可以在這里停靠。
新城市的規劃由戲志才和田豐負責進行,老劉只是適當的指點一下,而港口內的碼頭則由老劉負責設計,根據當地的地形條件,老劉為港口設計了一座山字形的碼頭,由于當時沒有混凝土,所以老劉采用的是完全用木頭來建造碼頭,當然木材可以選用一些比較耐水的樹木,這樣估計可以堅持十年以上,而碼頭向海中伸出的便是主碼頭,主要用石頭在海底進行鋪設,同時在兩側把十幾米長的圓木一端插入海水中,每隔一丈設置一對,兩根圓木中間用鐵鏈相連,這樣在中間壘好巨石后,碼頭就會非常牢固,完全可以抵御海浪甚至臺風的沖擊。
主碼頭的兩側都可以停靠船只,為了將來造船修船方便,其中的一側是用來停放船只的,估計三個方向加起來可以同時停放二百只大船,完全能夠滿足當時的需求,而主碼頭的另一側則是船塢,海岸這邊便是造船廠,這樣將來船只造好以后,可以沿著一條修好的斜坡把船只滑到水中,免得還要在陸路進行運輸。
老劉在遼西之時,便派人回到無極的甄家莊院讓馬均帶一些能工巧匠到遼東來找自己,正好他們也到了,于是老劉便把如何建造鐵船的設想告訴了馬均。
馬均開始很是驚奇,但聽了老劉給他講述了一番浮力的原理之后,馬均恍然大悟,知道主公所說的確實可行,即使是用沉重的鋼鐵也一樣能造出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來,但他也對老劉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如果是小一點兒的船只,所需要的鋼板還可以通過
人工敲打出來,同時船底與船舷之間用融化的鐵水進行連接,可要是大型的船只,一是無法打造出那么巨大的鋼板來,二是即使有鋼板,如何把他們牢固的連接在一起也是一個大問題,因此在現在的條件下,只能造一些小船出來,大船短時間肯定不行。
老劉這才覺自己忽略了這些問題,不過想想即使是小船,那么水軍交戰之時,鐵船肯定占有較大的優勢,只要向對方的木船撞,就可以把對方同樣大小的船只甚至比自己大得多的船只撞沉,至于大船嗎,那就還是用木頭來建造,只是在船頭包裹上大量的鋼板,戰斗時一樣可以用來撞擊敵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