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八根橫梁,因此下邊一共有八道隔艙板,它們把船體分成了九個嚴密的分艙,而這就是老劉所知道的用橫梁和隔艙板構成的分隔艙結構造船技術,這種技術的好處在于船在海上航行時,即使有一兩個船艙受到破壞進水了,水也不會流入其他船艙中,船也不會馬上沉沒,這時船員就可以對進水的船艙抓緊時間排水、堵塞漏洞和進行其他修理,并且不會影響船只的繼續航行,隔艙板與船殼板之間緊密釘合,縫隙處以桐油灰密封,這樣的船體被大大加固,為經常在大風大浪中航行的船只增加了足夠的堅固性和行駛的安全性。
這些被分好的小艙主要是被用作船員的宿舍,另外還可以存放一些船只所需的備用品和倉庫,尤其是木槳的消耗肯定很大,因此要在船上準備很多備用木槳,說白了這木槳也就是船只的動機,要是沒了木槳,船只恐怕也只能隨波逐流了(當然有風的時候可以用船帆作動力,但還是要有船槳的輔助,否則想停船恐怕都做不到)。
處于甲板下第二層的貨倉也被分成了前、中、后三個大艙,只是由于這一層主要是用來裝載貨物的,因此沒有再加分隔,其中的三個大艙中,船艙被用作儲存帆、纜索等航海工具物品之用,放在這里也方便船員存取,船尾艙則作為廚房,而中間最大的艙室,便是將來擺放貨物的主要場所。
現在漢興號已經入水,于是老劉指揮槳手們將手中的長槳從圓孔之中深入到海水之下,由于長槳很重,槳手們
直接劃水很不方便,因此老劉讓馬均在船舷內側做了可以擱放長槳的固定支點,稱為槳座,然后用鐵環把木槳固定在槳座上,以便揮杠桿作用,木槳有了支點,就成了一個杠桿,劃動時可以令槳手少費臂力,同時還可以揮腕臂的作用,這樣連槳手的體重也可以產生作功的效果,會令槳手劃槳的效率大大提高。
現在槳手們要做的,便是如何協調大家劃槳的一致性,否則亂了步調,不但無法形成一股合力,而且可能還會令船只在海面上打轉。
槳手背向船只前進的方向劃槳,要比正向劃槳的力量大很多,因此老劉先讓槳手們面向船尾坐好,雙手握住槳柄,然后大家按照自己的口令,喊一是前推槳柄,喊二時使槳葉入水,自己喊到三大家同時雙手用力往回拉槳,眾人形成的合力便可輕易催動船只前進了。
開始的時候畢竟還不熟練,但過了一會兒,眾人的步調開始一致,老劉也讓他們自己喊口令,而大船在海面上轉了一會兒后,也開始慢慢的向著碼頭方向前進了。
看到這里沒什么問題了,接下來就是讓槳手們逐漸熟練劃槳的動作,于是老劉來到甲板之上,指導在船尾操控船舵的舵手如何掌控船只前進的方向。
這舵手本來也是個船員,曾經在南方的大江之中劃過船,因此知道如何通過改變船舵的角度來控制船只的前進方向,看來這里倒是不用自己操心了,老劉便來到二層的駕駛室中,看船長如何指揮船只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