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波及七州的黃巾起義暴之后,各地的黃巾軍各路人馬,浩浩蕩蕩氣勢逼人,這些黃巾軍的目標很明確,直指州、郡、縣地方官府,黃巾軍逢官吏官軍必殺,遇官府必燒,另外他們還堅決打擊地方豪強,一時之間令很多州郡失卻依據,地方官員大多逃亡,黃巾軍幾大主力活動的地方幾乎成了他們控制的天下。
而在此時,大漢朝堂之上一片混亂,掌權的宦官和朝中大臣彼此指責,互不相讓,有些朝廷中的官員如袁槐、劉寬、蔡邕等人,為了趁機除去宮中的宦官,借口中常侍封谞和太監徐奉參加了太平道,而且還打算做張角的內應傷害靈帝,因此堅決要求斬殺宦官頭目中的幾個常侍張讓、趙忠等人;而更多對黨錮一直不滿的如楊賜、馬日磾等官員則要求靈帝大赦天下黨人,釋放流放的徙徒,以便共同鎮壓太平軍。
光和五年六月,靈帝終于同意下詔解除了長期實行的“黨錮”之獄,大赦天下,當然只有張角等黃巾軍罪不可赦,同時因為及時現并鏟除了洛陽城和皇宮中的太平道信徒,河南尹何進被靈帝提拔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卒屯于都亭,以鎮守都城洛陽,另外又在都城周圍八關(函谷關、廣成關、伊闕關、大谷關、轘轅關、旋門關、小*平津關和孟津關)之中設置都尉駐防,以加強都城洛陽的外圍防衛力量,阻止黃巾軍向洛陽的進攻。
靈帝又下詔令左中郎將朱雋率領北軍步騎兵四萬多人,進攻東線潁川一帶的太平軍,務必擋住這支直插都城洛陽的黃巾軍主力部隊;命仍在冀州與黃巾軍作戰的右中郎將皇甫嵩率領新軍士卒聯合地方官軍,進攻冀州黃巾軍,討伐張角,阻止其主力大軍南下洛陽;命南陽郡守率地方官軍防守南線,以防止黃巾軍北上。
另外靈帝還下旨令朝中的公卿交出家中的馬車、弓弩,用以充實軍隊,各位將軍的子孫和吏民之中只要是懂得打仗、有些武力的,都集中到都城洛陽接受面試,合格的便分到各軍之中一同參戰,同時嚴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與黃巾軍作戰。
這次的黃巾起義雖然最終仍然生了,但由于有了老劉的介入,使得朝廷事先有了準備,而最后參加起義的太平道信徒由于各地官府的壓制,比原來的人數少了一些,但老劉畢竟不是神,他雖然想盡自己的努力去阻止黃巾起義的生,可有些事情畢竟不是因某個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只是這次起義對大漢朝所造成的影響,至少會比原來小一些。
現在內地的官軍都在與黃巾軍作戰,而幽州的老劉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那便是在張角率領太平道信徒起義后的第三天,鮮卑大軍便兵分三路向漢地起了進攻。
第一路是由東部鮮卑大人闕機率領的七萬鮮卑騎兵,手下
將軍有彌加、素利、宇文莫槐幾人,他們從右北平郡的徐無縣進入漢境;第二路是由鮮卑大王和連與中部鮮卑大人柯最合兵一處,他們的兵馬最多,共有八萬多鮮卑騎兵,旗下大將有闕居、魁頭、慕容風等人,這一路大軍從上谷的廣寧殺入幽州;最后一路是由西部鮮卑的兩位大人置鞬落羅和日律推演二人率領的八萬鮮卑騎兵,手下大將有宴荔游、拓跋疆等人,他們從并州的雁門進入漢境,三路大軍共二十三萬多鮮卑騎兵,可以說是鮮卑各部精銳盡出,看來這次和連與幾部鮮卑大人都是勢在必得,在他們的后方加起來也只剩下了不到五萬的老弱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