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生戰斗的,是在上谷的廣寧,現在上谷的太守是公孫瓚,而都尉則是原來難樓手下的萬夫長兀赤,為了防止鮮卑大軍的進攻,公孫瓚把老劉派來上谷協助防御的幾支部隊重新進行了分配,突騎兵第二軍第一師的五千士兵在軍長赤延和師長赤莫罕的帶領下,與高順帶領的六千人的步兵師一起,被派到了上谷最前線的廣寧縣城,而師長脫脫兒率領的突騎兵第二師五千人則被公孫瓚留在了上谷的治所沮陽城中。
由于幽州各地的守軍都得到了刺史府的命令,所有守軍不得出城與鮮卑大軍交戰,只是準備好守城之物,在城中堅守城池,另外由于有了幽州商隊的大力開,幽州各地郡縣之中都是糧草充足,而鮮卑人本來就沒有多少余糧,只要雙方相持的時間一長,鮮卑人的糧草很快便會耗盡,那時候他們想不撤軍也不行了,餓著肚子的兵馬肯定是自取滅亡。
當和連與中部鮮卑大人柯最率領的八萬鮮卑大軍出現在廣寧城下時,城墻上的三千名當地的郡國兵和五千剛剛武裝起來的屯田軍士兵幾乎嚇呆了,只有突騎兵第二軍的五千士兵和步兵師的六千士兵還比較鎮定,他們中的突騎兵幾乎都來自遼西與右北平郡的烏桓部族,與鮮卑人近年來摩擦不斷,但是烏桓由于實力不及鮮卑人強大,因此他們也是飽受鮮卑人的欺壓,如今他們已經是大漢幽州的正規軍了,經過近一年的艱苦訓練,同時每人手中都配上了連弩和斬馬刀,因此他們并不因為城外的鮮卑騎兵人多而害怕,而是渴望盡快與鮮卑大軍交戰,也讓鮮卑騎兵嘗嘗他們手中這種曾經讓烏桓人吃夠了苦頭的連弩的厲害。
老劉還派工匠在地處邊陲的軍事重鎮之中,于四門的城墻之上都安裝了幾架投石機,雖然數量不多,但由于是采取的固定底座,因此可以投擲的石塊更大,投出的距離也更遠,只是靈活性不如器械師的投石車方便。
突騎兵第二軍軍長赤延帶著手下的師長赤莫罕和步兵師師長高順,還有廣寧縣的縣令章寒與縣尉,此時便在廣寧城北門的城墻之上,看到前來進犯的鮮卑騎兵連綿不斷的向廣寧城下進,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邊,到現在還沒有看出有多少鮮卑騎兵前來進犯,為了防止過一會兒廣寧城被圍住了無法派人出去報信,赤延連忙派了個信使從南門出了廣寧城,到沮陽去向太守公孫瓚報信,看城外鮮卑大軍的規模,人數至少在六七萬以上,同時也讓公孫太守把消息盡快傳到薊縣刺史大人那里,看看刺史府能不能派些援兵過來,還有就是讓公孫太守做好準備,如果廣寧城守不住了,那鮮卑大軍的下一個目標應該便是沮陽城了。
足足三刻鐘之后,鮮卑騎兵的隊伍終于開到了廣寧城下,從四面把廣寧縣城團團圍住,赤延和高順都在默默地在心中計算著城外鮮卑大軍的數量,最后確認這隊鮮卑大軍人數
應該是在八萬人以上。
圍住廣寧縣城的鮮卑大軍并沒有急于攻城,而是在城外開始扎營,這些鮮卑騎兵似乎料定漢軍不敢出城應戰,因此他們居然把營寨扎在了距離廣寧縣城不到四里遠的地方。
鮮卑大軍之中并沒有云梯撞木等攻城器具,所以他們也開始派人在城外不遠處的樹林之中砍伐樹木,開始制造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