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土山下因為氣惱而來回奔馳的突騎兵,戲志才突然眼前一亮,指著下邊的突騎兵對老劉道:“主公,你看看突騎兵的后背之上,咱們怎么把這件利器給忘了呢。”
老劉順著戲志才所指的方向一看,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他看到了突騎兵身后背著的四尺長的標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但凡遇到戰事,幽州的戍邊軍幾乎都以連弩為主,很少用到標槍,因此大家幾乎都忘了身上所背著的五支標槍的用途了,只是習慣了,因此還把它們帶在身上,老劉現在得戲志才提醒,明白只要先由土山上的親衛隊員用連弩壓制住城墻上的黃巾軍士兵,然后再由突騎兵從城墻下用標槍向城墻上的那些舉著木盾和門板的黃巾軍投擲,以標槍的力度,肯定可以穿透木盾和門板的遮擋,直接刺殺下面的黃巾軍。
這次可以在消滅了城墻上的這些黃巾軍士兵后,讓登上城墻的突騎兵先把那些木盾和門板木板等物扔到城墻外邊,這樣即使他們還有士兵上來增援,但是恐怕也沒有足夠的木盾和門板了。
制定好作戰計劃后,老劉命令土山上的親衛隊員做好準備,等突騎兵接近城墻時,用連弩向那些離開木盾門板掩護,準備攻擊城下的突騎兵的黃巾軍士兵射擊,絕不能讓他們阻擋突騎兵投擲標槍的腳步。
很快,得到命令的五千名突騎兵慢慢接近城墻,聽到聲音從搭起的木棚下看到官軍又來進攻了,有些黃巾軍士兵便探出身來,想用弓箭向突騎兵射擊,但是他們對面土山上的親衛隊員早就準備好了,看到他們一露頭,弩箭便對著他們射了過去,看到敢于出頭射箭的同伴都被射死了,其它黃巾軍士兵嚇得根本敢離開木盾門板的掩護,因此也讓突騎兵順利進入了距離城墻一百步以內的地方,這里正好是標槍的最好投擲距離,因此在蹋頓的指揮下,突騎兵每次五百人排成一列,緊跑幾步,然后將手中的標槍投向城墻之上,如此循環往復,攻擊城墻上那些躲在木盾或門板后邊的黃巾軍士兵。
標槍在空中飛翔了一段距離后,便向著城墻之上滑落過去,借著巨大的沖力,這些標槍果然輕而易舉的穿透了黃巾軍士兵舉著的盾牌和搭在頭頂上的門板、木板,第一輪標槍落地之后,便刺死了上百名以為官軍拿他們無可奈何的黃巾軍士兵。
城下的突騎兵不停的換位,前邊的一排投完之后,便回到后邊準備,第二排的接著進行投擲,然后是第三排、第四排,如此不停的循環攻擊。
當每名突騎兵士兵都投出了兩支標槍之后,城上已經落下了上
萬支尖利的標槍,令城上防守的上萬名黃巾軍士兵死傷了三四千人,僥幸躲過標槍刺身之苦的那些黃巾軍士兵嚇得急忙向城下逃竄,而土山上的親衛隊員也抓住這個時機,弩箭不停的射向那些沒有了掩護的黃巾軍,當突騎兵投完兩輪標槍之后,城上的黃巾軍士兵除了那些死傷的,大部分都逃到城墻下邊的安全地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