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道:“玄德,以朱大人他們的實力,應該說消滅汝南的黃巾軍不會有什么問題,前幾天我派往那里的探子也回來稟報說,汝南的黃巾軍已經斷糧了,因此用不了多長時間,汝南便會落入朱大人之手,不過玄德說鬼影也去了汝南,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過去,一是支援朱大人盡快攻下汝南,二是看看能不能把張梁和鬼影抓到,只要把他們兩個除掉了,估計剩下的黃巾軍便成了散沙一盤,不足為慮了,你們以為如何?”
戲志才道:“皇甫大人所說很有道理,現在黃巾軍的幾支主力都已經被我們消滅了,因此盡快將汝南的黃巾軍消滅,抓到或除掉張梁鬼影便是我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只要我們達到了這一目標,那么各地剩下的黃巾軍便都是些零星叛軍了,再加上沒有了主心骨,他們也成不了什么大氣候,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馬上趕往汝南,以防鬼影和張梁再次逃逸。”
老劉等人也支持皇甫嵩的意見,于是幾人最后商定,今晚便在濮陽繼續休息,等明天一早,兩支部隊再向豫州的汝南進發。
其實說是兩支部隊,但現在皇甫嵩的新軍只剩下兩千五百多人,而幽州戍邊軍輕騎兵和突騎兵加起來還有一萬一千人,因此這支部隊的主力,應該還是幽州戍邊軍,所以第二天出發之時,由幽州的突騎兵擔任前鋒,而新軍則劇中策應,而關羽帶著的輕騎兵則跟在大隊的最后邊擔任后軍。
濮陽到汝南的距離不近,大概有六七百里的樣子,好在他們的這支部隊都是騎兵,而且由于部隊大量減員后,戰馬反倒是空出來不少,這樣一來由于可以換馬騎乘,因此部隊行軍的速度很快,一路之上又渡過了幾條大河,翻過了幾座大山,經過五天的跋涉,部隊終于趕到了豫州汝南郡的治所平輿城外。
朱儁帶領的北軍已經把平輿圍困了快一個月了,期間雙方幾乎每天都在城墻上進行攻防戰,而城中的黃巾軍也幾次想沖出城外北軍的包圍,但都被北軍給擋回去了,不過由于城中的黃巾軍人數上比北軍要多一些,再加上有城墻的幫助,因此北軍也一直沒能攻下平輿,雙方就這樣一直在平輿僵持著。
不過朱儁的北軍現在也得到了一些增援,而前來增援他的部隊,便是他全力舉薦的時任徐州下邳國下邳縣丞的孫堅。
孫堅字文臺,出生于永壽元年(公元155年),揚州吳郡富春人,號稱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孫武的后人,只是無從考證真偽。
孫家世代在吳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墳在城東,史載孫堅出生前,孫氏祖墳數有光怪,五色云氣,上連于天,蔓延數里遠近,附近的人都去觀望,城中的父老們都說:“這不是一般景象,估計是孫家今后要強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