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孩子們,其實說白了都是第一次接觸到從外面進山的人,經常性的會追著李子溪和張怡問一些關于外面的問題,比如聽說外面有飛機,能從很高很高的天上把人從一個地方拉到好遠好遠的另一個地方,聽說有一種叫做火車的運輸工具,能拉很多驢車都拉不下的東西,能去很多驢車到不了的地方。
這都是對外面世界的好奇,而張怡和李子溪會拿出一些關于這些交通工具的照片來,還有一些外面的風景照,給這些孩子們介紹外面的世界。
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改變孩子們的想法,讓孩子們能好好的學習,將來走出這個山村,去外面的世界闖蕩闖蕩,雖然這都是很遠的事情,但是在李子溪和張怡的眼里,這些孩子們未來的成就絕對不會低,因為他們的聰明勁兒,是大山里面獨有的,而且他們的獨立性格很強,在外面都不會吃虧。
總得來說,李子溪和張怡的教學方式,就是另辟蹊徑,從零開始,重新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教會這些孩子們怎么面對這個世界。
李毅仔細思考了一下,發現這件事兒里面的確是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萬一以后找到了類似的村莊,同樣存在著認知差距、思想落后的問題,那么李子溪和張怡的這種方式,沒準可以用來應急!
于槐、李毅還有徐清瑤三個人,十分默契的沒有上前去打擾,而是觀察了一會兒之后,紛紛放心的離開了。
順著村子里面的土路回到了村長梁莊的家里,現在村長去田里面了,不在家,村長的妻子就給眾人簡單的到了點兒水,拿出來了一些留著準備過年用的碎嘴吃食,李毅幾次推拒都不好用,所以只好吃了一些。
這些糕點都是村長的妻子自己做的,不知道是用的什么材料,但是出奇的好吃。
李毅沉聲對著徐清瑤說道:
“你也看到了桐鄉村現在的情況,現在你覺得,那些教授們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他們的看法正確嗎?”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李毅要給徐清瑤樹立起一個目標,或者說是夢想來。
一個商人,一開始從商,動機就是為了解決溫飽,所有的商人出發點都是相同的,這一點沒有什么爭議。
但是后來呢?基本上解決了溫飽之后呢?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新的目標了?
很多商人會選擇繼續做大做強,讓自己的生意能夠在自己的家鄉或者自己所在的城市,占據一席之地,這是為了一個名利,也算是一個簡單的目標。
還有一些人,只要是能解決了簡單的溫飽問題,他們就已經滿足了,所以在這第二道關卡上,淘汰了一批人。
那么如果第二個目標實現了呢?如果這個商人的生意,在本地已經是家喻戶曉,小有名氣,然后家產也逐漸的豐富了起來,之后應該怎么辦?
或者會有人說,都到了這個程度了,也算是圓滿了吧?
沒錯,第三道關卡再次留下了一批人,他們只是安安穩穩的在一個城市落地,然后娶妻生子了,沒有了往上沖的勁頭,年紀也都不小了。
但是李毅和徐清瑤不同,李毅當然不可能讓徐清瑤從學校里面一出來就先從基層開始干起來,沒有那么多的時間,而且李毅也不需要避嫌什么的,因為他手下的公司,員工都是自己信得過的人,這一點沒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