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雅這一臺手術是極其成功的。
畢竟聶晨他經歷了鐘蘭蘭這第一臺手術的練手之后,對于手術室里面各種器材的微調,已經基本能夠做到了隨心所欲、如臂御指的地步。
林清雅這臺不需要進行皮瓣搭橋的皮瓣移植手術,當聶晨手術刀進行解剖的路線沒有造成一長一短乘車不齊的局面,那么在最終進行雙層縫合的過程是非常快速的。
所以,當聶晨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一臺在李大勇這位專家看來至少要兩個小時的手術時。
還真是讓了解用褥式縫合法,進行血管縫合和表皮縫合難度有多高的李大勇,給震撼得目瞪口呆。
至于隨行的記者杜月雯,則是在看到了李大勇所長嘴里‘這’了半天的震驚神情當中,又在心中默默地給聶晨的能力記上了一筆。
今天過來深城這邊專程采訪聶晨的這篇報道,在下午這臺手術后,已經可以堪稱完美客觀地進行收尾。
甚至杜月雯她在心里對比了一下,深城特區報那一篇干巴巴的采訪報道,自己這一篇采訪了多人,從各個角度進行闡述采訪的報道,毫無疑問要更上一個臺階。
“我們要和病人一同前往她的住所,了解一下她的護理環境。”
鐘蘭蘭在愛華市場門口約的面包車,停在了愛華門診外面。
聶晨開好了藥給陳春梅,讓她進入手術室給做完了手術還在昏睡當中的林清雅打吊針,同時向意猶未、還想繼續從這里自己這里挖猛料的記者杜月雯和李大勇道別。
“我回去花城后,會提前申請把您的檔案調動到省研究所。”李大勇臨走之前,握住了聶晨的手掌上下晃動,久久不愿意放開。
“這事就麻煩李所長了,我在深城這邊等您的好消息。”深切知道花城那邊醫學底蘊深厚的聶晨,當然不會拒絕李大勇拋來的橄欖枝。
雙雙道別之后,已經給林清雅打好了吊針的陳春梅招呼了一聲聶晨,聶晨進入手術室,和陳春梅兩人把林清雅從手術室搬上擔架床,兩人推拉著擔架床,從愛華門診出來推入面包車。
和林清雅的媽媽一起,坐著面包車前往沙頭角別墅區。
林清雅這一臺手術費用,因為有記者和李大勇在愛華門診,聶晨阻止了林清雅媽媽現場交費。
無論是九十年代還是二零一零年以后的時代,以整容為核心競爭力的私立醫院,關于病人的醫療費用是核心秘密中的核心秘密。
雖然聶晨在上午的時間,就已經向記者杜月雯和李大勇所長開門見山說出了關于愛華門診這邊不可以采訪的幾條核心問題。
病人在這邊進行問診的醫療費用,這個更是絕對不可以旁敲側擊用話術進行挖坑釣魚的。
在這個時代,記者和學者都是有著樸素的純粹節操的。
聶晨提出的采訪約法三章,來自花城的二位在今天倒是認真對待。
沒有對鐘蘭蘭進行試探,也沒有對病人家屬提起相關話題。
至于不讓病人家屬在愛華門診有記者在場的情況下交費,那當然更是理所當然的。
前往沙頭角別墅區的路上,聶晨語氣輕松和林清雅媽媽閑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