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瓜,吃西瓜!”
買了一個大西瓜的陳春梅爸爸、媽媽、大哥、大嫂,在《封神榜》開播不到十五分鐘時,就敲響了聶晨家的大門。
這個時間點沒有電視看的陳春梅一家人,首選看《封神榜》的選擇,當然是聶晨家了。
不過在老陳夫婦敲響了聶晨家的大門時,聶晨正把他的祿山之爪,握住了陳春梅小巧柔軟的手掌。
這會兒吃著西瓜的陳春梅,臉頰紅得可以滴出血,潑辣的眼光也不敢像平時那樣和聶晨對視。
都怪自己平時在聶晨家里看完了電視,要回去和大嫂老媽他們提上一嘴。
再加上今天趕上了《封神榜》這個趟,看來以后借口過來聶晨家里打掃衛生,那就要多出了老爸老媽和大哥大嫂了。
叮鈴鈴。
翌日清晨六點半。
郵遞員老李,已經在郵局把今天早上七點鐘之前要送往市委大院的報紙,在他這這一輛綠色的鳳凰二八大干單車碼好,然后在初夏的晨曦朝當中,騎著單車出發。
啪!
五十份二十公分高一疊的羊城晚報,卸在市委大院門房地上。
卸完報紙,老李他才在門房右側那一排一人半高的郵箱前,把歸好類的報紙,塞入不同的郵箱。
除了《參考消息》,《人民日報》這些市直機關人員必讀的報紙之外,《羊城晚報》《深城特區報》也是人手一份的。
在這四樣大類的報紙之外,《中國花鳥報紙》,《中國氣功報紙》,這些名字聽起來很小眾的報紙,實際上大院里訂閱的人也是超過一半的。
郵差老李他早上這一趟送的都是報紙,至于刊物的配送,就不在他的業務范圍內了。
“咦,這位聶晨醫生,就是前幾天上了咱們深城特區報的那位年輕醫生嘛!”老李在分派著《羊城晚報》時,看到《羊城晚報》社會版頭版頭條的相片,正是聶晨當時和陳春梅兩人戴著口罩、穿著白大褂,推著擔架病人從愛華門診玻璃門出來上面包車的那一瞬間。
這張相片,是跟隨記者杜月雯一起過來深城采訪的《羊城晚報》專業攝像師抓拍的手筆,比起了《深城特區報》頭版頭條那一張思想者構圖的相片,《羊城晚報》這張相片更有視覺沖擊力。
【祝賀深城聶晨醫生,獲得國際頂尖醫學機構的認可】
上午七點半鐘,市委辦公室陳秘書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瀏覽著今天不同報紙的頭版頭條,同時做著要聞的摘要,這是他作為市委大秘每一天必須做的功課之一。
他看到《羊城晚報》今天的版面標題,不由地念出聲。
看著這一篇文采飄揚、情緒飽滿,對聶晨通篇贊賞的采訪報道,陳秘書連手中的包子都忘了往嘴里塞。
他放下手中包子,扶了扶黑框眼鏡,把這一個版面的報紙摘取了出來,放在了今天要呈上去的最上面。
“看來組織上是認可這位年輕的門診醫生了。”
陳秘書的上司坐在公車里,在前往市委辦公室的路上,瀏覽著陳秘書為他備好的報紙。
他同樣被這一份放在了最上面的《羊城晚報》社會版面頭版頭條,關于聶晨醫生的報道吸引住了。
陳秘書上司的手指,點了點報紙上年輕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聶晨面孔,“小陳,安排一個時間,通知市電視臺,我要去這位年輕醫生的門診做個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