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
李大勇接過了聶晨遞過來的論文。
看到了聶晨根據影像學和血液流體力學,把脈管畸形分出了低流速、高流速,這兩種用數據明確區分出來的類型時。
他不由得坐直了身體,手掌顫抖捧著聶晨所打印出來的論文a四紙,越看眼睛越是明亮,“這個課題了不得了呀!聶晨醫生,這篇論述了不得呀!”
如果說聶晨在之前給劉紅霞所進行的那一臺手術所展現出來的技術,讓李大勇這位遠道而來的學者,更加深沉認可了聶晨技術方面的能力。
而在此時此刻,聶晨所拿出來的這一篇論文,卻是在血管領域給予李大勇這位血管學者專家,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全新思路。
這不只是在整容行業方面,關于脈管疾病診斷學方面的重要依據。
同時這個課題一旦展開,對于血管疾病各個方面,都可以延伸出不同的具體課題項目。
“這只是我前幾天和李所長您說起了影像和人體流體力學方面的靈光一閃,事后寫出來的一篇綜述論文。”
聶晨笑容平靜,喝著鐘蘭蘭沖泡的熱茶,說著吃了一口餅干補充一下體力,“如果李所長在花城那邊,有五官外科相對應的醫學生,我這邊可以根據這篇論文展開的五官外科課題項目,搭建起一間掛靠在愛華門診的手術室,提供展開項目的場地和器械。”
聶晨在這些天名氣上來后,除了自己主動寄出信函的病人之外,像是鐘蘭蘭還有一些慕名而來的散客,都將會把預約名額疊加起來,最終可以預見的是,這些病人的數量會達到了聶晨無法做完成手術的那個地步。
當個人生產力已經摸到了天花板,聶晨所要考慮的,當然是招聘能夠和自己進行配合的醫生。
至于像宋東陽早就成形的主治醫生,聶晨是從來沒有考慮的。
反而像是李大勇,他能提供的由課題項目進行合作,拉入一批底子不錯科班出身的外科醫學生,然后這些醫學生在愛華門診實習規培,最終成為愛華門診正式員工。
這樣才可以讓愛華門診穩步轉型,然后踏足私立醫院的領域。
不然的話,永遠在單打獨斗的聶晨,哪怕自己的醫學技術提前了一個時代,但是最終生產力約束下,也是無法把模式做大的。
所以聶晨這篇論文還真是專門就是為了李大勇而寫的。
“聶醫生,這位李老醫生,鐘小姐,陳護士……不如中午由我們夫婦做東,就在咱們愛華門診開席?”
一直默不作聲,在一旁聆聽著作為聶晨醫生同行的李大勇和宋東陽,在自己女兒這臺手術之后,對聶晨盛贊達到了崇拜狂熱地步的劉紅霞父母,在這會兒主動插話。
他們一來二去聽了下來,哪里會不知道聶晨給劉紅霞所做的這一臺手術,在技術上居然是劃時代的。
不然的話,作為省內專家教授的李大勇,也不會叭叭專門過來結好聶晨這位小年輕醫生。
“吃吃,趁著今天高興,大家多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