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晨如同一陣旋風那般在手術室里出來。
他和坐在了會客區里面的每一個人都打上了招呼。
妝容有些夸張,發型帶著這個時代有些少見的朋克風,坐在了往沙發右側最靠玻璃門位置的人民日報記者蘇開鳳,她靈動的單眼皮眼睛微瞇著。
聶晨從手術室出來,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單純是他這強大無比的交際能力表現,就是一個外向交際型人才。
但是對聶晨的背景做了足夠功課的蘇開鳳,她卻是知道聶晨并不是單純的、普通意義上的年輕成功人士。
“大家稍坐一會兒。”
聶晨笑著招呼了一圈,又回到了病人家屬老彭的身旁,握住了老彭的手,“現在手術室那邊的包扎工作已經完成,可以送過去病房那邊做術后護理,彭先生,咱們一起過去吧。”
“沒問題的。”老彭他這張飽經風霜的臉,堆起了皺紋非常深的笑容。
“聶醫生,我能一起過去病房那邊嗎?”
在聶晨推開玻璃門,要去門診旁邊面包車開過來送病人過去病房時,本來還在埋頭觀察著會客區里諸多人浮世儈各種表現的蘇開鳳她快速地把手中數據本和索尼迷你錄音機放入她的挎包里面,站起來詢問聶晨。
“咱們愛華門診沒有一處地方會對蘇記者您藏私。”聶晨笑著向蘇開鳳說道,“只要是屬于愛華門診的范圍,您可以盡情采訪。”
在蘇開鳳主動地提起了,她要跟隨聶晨過去病房那邊采訪一下的病人之時。
本來正在和老朋友李大勇,討論聶晨關于彭雪妮這臺手術所提出的兩處開創性術式應用范圍以及這個術式將會在全鼻再造這個領域當中,引起了多大影響的柯偉國,他也站了起來:“聶醫生,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機會,也可以過去病房那邊,一同參觀一下術后病人的病程,以及恢復情況?”
聶晨點頭:“沒問題的,柯主任您不必客氣。”
一二三,起!
幾分鐘后,陳春梅,戴春妮,戴二妮,林榮華,劉月倩五人喊著號子,合力把彭雪妮的擔架床推上了面包車的車廂。
蘇開鳳她邁著輕松的腳步,一個箭步便躥上了面包車后門,坐在了陳春梅護士身旁,和剛剛從手術室里出來的陳春梅、戴春妮、戴二妮笑著打招呼:“大家好,我是人民日報駐深城的記者蘇開鳳。”
“蘇記者好。”剛把擔架床四個輪子固定在了車廂固定位置上的陳春梅,她從護士服里面掏出了手帕,擦干凈了額頭的汗,再伸出手,大大方方和蘇開鳳握手。
至于柯偉國、杜科、賀廣通三位部隊醫院燒傷研究室的醫生研究員,三個人擠上了副駕駛座,最年輕的賀廣通,幾乎整個人都貼著副駕駛座的玻璃。
然后車子慢吞吞地從愛華門診開向了幾百米外的病房。
面包車如同往常那般,車屁股朝向病房位置,把病人送入病房之時。
坐在了后座的蘇開鳳記者,她已經靜悄悄地下車,沒有隨著擔架床一同進入彭雪妮的病房。
而是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入了正在播放著港島電視臺新聞的一號病房。
這種突然襲擊那般闖入了別人的空間里面,借由每個人的真實反應,獲得自己想要的采訪信息,是蘇開鳳的習慣采訪方式。
“港島娛樂大亨邵易夫,主動在他旗下電視臺的新聞欄目釋放出消息,他將要給深城一名年輕的個體戶醫生,捐助一棟住院樓和一間器械最為頂尖的CT影像室……”
昨天上午,每天都會準時收看港島電視節目的蘇開鳳,她看到這則新聞后,第一時間打了電話給在報社在京城的社論版主編。
“巧了,我也正想要打電話給你,也是關于你和我提起的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