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勇面對聶晨時,是有著一種面對未知未來的興奮和緊張。
畢竟自從李大勇跟隨羊城晚報記者杜月雯,過來愛華門診見到聶晨的那一天起。
聶晨可以說是從外科技術,再到血管領域的見解和深厚底蘊。
最后再到聶晨針對血管領域所拿出來的這一款特效藥。
每一步都可以說是震撼到了李大勇的靈魂深處。
本來,李大勇認為自己把聶晨的關系調動到了省醫學研究所,并且還給愛華門診牽頭了現在正在進行的脈管畸形脈管腫瘤實驗課。
那么自己在這個項目中是可以占主導位置的。
現在,看來自己無論是在處理事情的眼光手腕,還是對于醫學方面的理論以及應用,都遠遠不如這一個才二十歲出頭的小年輕。
醫學這一個領域,本來年歲越老的醫生經驗越豐富,所積累的診斷經驗也足夠多。
在這方面李大勇卻是在聶晨這個小年輕面前完全敗了下來。
這些天,自從在實驗對象鄺福亮的身上,運用起了聶晨所給出來的脈管畸靶向藥雷帕霉素之后。
李大勇在面對聶晨時,就有著一種學生面對德高望重的老師的感覺。
有著可以學習的新知識的雀躍興奮,又有著來自于老師的威嚴而產生的忐忑。
李大勇尚且如此,就更別提這些天幾乎每天都會在手術室跟隨聶晨進行手術,當聶晨一助二助的林榮華和劉月倩了。
劉月倩在這會兒,甩著她的馬尾辮,單眼皮炯炯有神的眼睛閃爍著仰慕的光芒。
聲音清脆向聶晨說:“我昨天晚上和醫學院的同學描繪了一下我在愛華門診規范化培訓實習的過程。然后我的導師胡教授對咱們愛華門診規培實習醫學生的方式很感興趣,想要介紹兩名中山醫學院的應屆生過來咱們門診進行實習,聶醫生,咱們門診還能容納實習生嗎?”
“中山醫學院的胡教授對咱們愛華門診的實習方式有興趣呀?”
正在低頭刷刷標注著楊海坤教授幾個實驗對象數據變量的聶晨驚奇地抬起了頭,“如果楊教授手下的學生想要過來愛華門診實習,那當然歡迎呀。”
這也不怪聶晨對于馬東青的點對點醫學交流和花城這邊國內的醫學生實習雙標對待。
馬冬青他過來的醫學生是不可能留在了國內成為醫生的。
他們學完了某樣技術后,基本就會回去英倫或是西方他們的母國當醫生。
而聶晨哪怕是獲得了來自英倫以及馬冬青教授方面的贊助,損失的仍然是聶晨現在無可替代的頂尖技術、領先方法。
至于國內醫學院的醫學生愿意過來華門診進行規范化培訓,成為愛華門診的規培生。
那聶晨可是絕對歡迎的。
也曾有著足夠的信心,讓這些醫學院的尖子生在過來了愛華門診進行規培之后,只要培訓結果過關,那么以愛華門診的待遇,這些規培生是跑不了的。
“嘿嘿,這件事咱們省研究所也提了一下。聶醫生,等咱們醫院建設完畢,接下來研究所那邊也同樣有對口的研究生直接過來咱們醫院進修學習。”
李大勇更是向聶晨提了一個劉葉倩層次接觸不到的消息。
聶晨點著頭。
愛華門診氣氛熱鬧起來,一掃清晨時間要面對記者招待會時的劍拔弩張。
“明天正式談判時間是上午,預計談判時間至少兩個小時。記者招待會的時間是預定在了十一點半,也就是記者通稿問答以及記者的自由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