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還是不服氣。”
聶晨笑了笑,對于《深城商報》在前天上午對自己的采訪還是印象蠻深刻的。
對于那些按照通稿和自己一問一答,并且把報道完完整整報道了出來的其他報紙,聶晨此時沒有興趣去瀏覽。
而是接過了鐘蘭蘭遞過來的這份《深城商報》。
只見,在商報社會版刊登的頭版頭條,使用一個疑問句作為標題:
《是為自己博名聲,還是為受傷工人爭正義?門診醫生的行為引起巨大爭議!》
在這篇報道里邊。
這個記者,手法相當的無下線。
全文寫法,和昨天上午向聶晨所提問的口吻以及切入角度差不多。
仍然用不知是真是假的訪問訪談內容斷章取義,而詢問的問題也有著明確引導性。
整篇報道下來,聶晨為針織廠爆炸事件發聲的行為,是不正義的,出發點是不正確的。
本來吧,在前天晚上針織廠廠長葉景天他的長輩老葉,獨自開車前來愛華小區,在自己樓下向自己說明了葉家會對爆炸事件當中的工傷進行賠償,會負起了這一次爆炸的全責。
“我以為,爆炸事件在葉家長輩說明了他們會負起這一次事件全責之后,就已經畫上句號。”
聶晨笑著把報紙遞還給鐘蘭蘭,“看來就算是馬教授借著港島政界勢力,向港島商會施壓,仍然是有一些人很不服氣的。”
嘿嘿。
聽到聶晨這么一說,本來像狗熊那般趴在了短沙發后邊的不銹鋼桌子旁邊記錄著會診結果的李大勇,笑了幾聲。
他笑著向聶晨說道:
“聶醫生,狗行千里,改不了吃屎,商報立場不正,才有這種報道出街。咱們站在了工人兄弟這邊,和這些資本家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他們要是和咱們一團和氣,才真是見鬼了。”
聶晨點頭:“李教授說的是。”
“對了,實驗室的器械中午時分運到了實驗室,開始按照聶醫生您的圖紙進行安裝。”
李大勇說著,從他的公文包里面抽出了一份手續,“吊車在三點鐘把所有的器械運裝完畢,我當時在現場,是我簽的名。”
聶晨接過了李大勇遞來的一份手續和兩份收據。
一共來了兩年大件的實驗室器械。
一個是專門做脈管畸形的手術臺和手術器械。
另一個是聶晨專門設計的,用于脈管畸形、脈管腫瘤在新型輔料以及雷帕霉素環境中進行物理恢復的特殊環境配套。
“好的,麻煩李教授了。”
現在的實驗室,已經不再是單純由愛華門診和省醫學研究所,共同進行的項目課題實驗小組了。
再加上了將要和部隊醫院、葉氏集團新德藥業聯合進行生物制藥,聯合的生物藥品臨床試驗,也將在這一個實驗室里進行初期的磨合。
到時,無論是大鼠小鼠還是恒河猴,都將會在聶晨這個一畝地所隔開的實驗室里,進行生物制藥的藥品三期臨床試驗。
所以,李大勇會這么上心也是情理中事。
畢竟他知道這個實驗室管理好了,比起了他在省研究所的前途可要大多了。
甚至以后他李大勇所帶出來的學生,也可以在這個會下金蛋的實驗小組當中,獲得了平步青云的大前途。
“有三名病人在早上確定了下午五點后,會過來咱們門診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