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鑷子,持針器。”
聶晨手里的組織剪換成了鑷子,左手接過了持針器。
又輕巧地夾住了,護士何雅雯遞過來的小號圓針。
圓針上好了專門縫合血管的可吸收生物線。
“這一臺手術在聶醫生答應了為她進行飛刀手術之后,我們就在瑪麗醫院這里給她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術前觀察。”
楊教授手中拿著鉗子,把標注為一號血管的血管夾住兩頭,樂呵呵地向拉鉤拉得滿頭大汗的馬東青,介紹這臺手術的術前準備。
楊教授把兩條血管吻合好。
只見聶晨手里的鑷子夾著圓針,刷的一下,便鉆入到,完全沒有術野范圍內的血管內壁。
進行了第一針,便開始完全沒有縫合線外露的血管內壁褥式連續縫合法。
而聶晨對于血管的縫合法,在重生之前可是專門開辟過了一個全新的縫合法,也就是叫做褥式貫穿結合連續縫合法。
此時他輕松愜意的右手鑷子,左手持針器,上下翻飛。
快速地把圓針繞著楊海坤教授吻合好的血管,把這一條切除過后被扯得緊緊地上瞼血管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內縫合完畢。
“換你來,拉鉤,我來吻合血管。”
拉鉤拉得滿頭大汗,雙手顫顫支撐不住的馬東青在這會兒提出了抗議。
他身體肥胖,雖然這些年也偶爾有做手術,但是體力精力還有身體機能都跟不上高強度的手術節奏。
更別提這一臺手術室,主刀的,是身體機能以及手術外科意識,均達到了巔峰狀態的聶晨。
不說其他,單純是聶晨之前,讓他進行解剖清創范圍內的止血鉗止血,就已經把老馬給累得夠嗆。
這一波專門的術野范圍拉鉤,保持著三公分范圍的精確距離不變,這體力活,實在是為難年歲已老、身體肥胖的馬東青了。
“那就讓我來吧。”
楊海坤教授在聶晨縫合完了第一條血管之后,主動地把手里的止血鉗交給了護士,然后和馬東青換了一個位置。
手術仍然按著聶晨的速度,有條不紊,迅猛無比的,把一條條地切除完畢的血管縫合歸位。
“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副導師,這場手術結束后都必須回去寫一篇詳細的每一個節點都描述清楚的手術記錄。”
在觀摩室里,年紀僅僅比楊海坤教授稍微年輕一點的臨床醫學教授,開始給現場的所有人布置作業。
“沒問題呀,聶醫生的這一臺手術激起了我無數的靈感!就算是王教授不布置這一個作業,我都會回去寫一篇至少三千字的手術記錄,特別是對于血管縫合的縫合處理,給我太大的啟發了。”
現場的港島醫學院師生都是識貨的。
上次過去國貿大廈進行醫學交流大會,就只是理論表層上的交流。
至于技術層面的交流是幾乎沒有的,最多也就是從交流大會上帶回了愛華門診幾個病人的術前術后相片對比。
現在近距離地在觀摩室看到了手術室手術臺上,聶晨如何運用愛華門診獨屬專利的縫合技術,對血管進行縫合。
“這一個縫合技術運用在血管上實在是太驚人了。”
“四眼天才,你怎么看著就哭了呀?”
“哭什么?我只是不愿意眨眼睛而已!難道你們沒看出來這種縫合手法可以防止血管內壁環縮嗎?這個縫合手法在血管領域比起了特效藥,還要有價值!”
觀摩室里,其中已經有幾名導師和學生,已經看出了聶晨這個縫合血管的手法玄機所在。
并且直接點名了貫穿褥式結合的方式,會防止血管縫合后的內壁環縮。
而血管內壁環縮,也是任何血管病變切除后,會快速復發的主要誘因。
手術室里,聶晨完成了所有血管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