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野戰軍團中的老兵和軍官參加過的戰斗太多太多,很多人在舊時的軍功授田中已經積累到足夠的軍功田,戰斗積極性遠不如從前,野戰軍團的綜合作戰能力的下降,連李察都能感受到!
因為明廷的軍功政策和均田免債所獲得的民心,大西北民間參軍的積極性很高,現今已經統計在冊的新兵就超過了三個野戰軍團顛峰時期的兵力總和!
而且每個月都能增加數千人!
在這種情況下,李察并不缺少兵力。
李察知道,今后的戰爭不再是少數系統精銳的拼殺,他未來一段時間面對的敵人將是兵力沒有什么概念的綠皮!
跟綠皮拼殺,他自然不能依靠氣運幣兌換的軍隊,不然恐怕連本錢都收不回來……
這也是李察將氣運幣都用來兌換錦衣衛指揮使的原因,這無疑大大彌補了明廷在高端戰力上的缺口,不光讓李察的個人安全大大提升,還使得李察有了一支震懾武林大派的力量。
千名后天境的一流高手,足以輕松圍剿數名先天境宗師,現今江湖上沒有一個武林門派能單獨對抗!
這對于李察統一武林江湖的力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術業有專攻,對付武林門派,氣運幣兌換的軍隊可沒多大用途,畢竟成名的武林大派據點都在人跡罕至的險要之地,軍隊別說進攻了,能不能走到那里都是個問題……
很多險地對武林高手如履平地,對普通士兵卻是難以逾越的天險。
就好比這次圍攻天山派,李察除了在天山腳下駐扎一支軍隊外,普通士兵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此時,作為千名錦衣衛指揮使名義上的臨時統領陶安邦,正與靈鷲宮的天山童姥帶隊的數百個白衣女劍客,上千個三十六洞七十二島老大帶領的‘武林精英’向天山派老巢進軍。
李察本身不是武者,即便有武者照料可以登頂也不愿意親身犯險,萬一天山派的先天境老祖突然發瘋拉著自己陪葬咋辦?
所以,本身具備后天境實力的陶安邦成了這次領頭人。
論身份,陶安邦是明國的開國功臣之一,如今的第三野戰軍團軍團長,當個臨時統領綽綽有余。
論個人實力,江湖一流高手的武藝也不會拖后腿,足以代表明國朝廷。
當然,陶安邦本身對這次安排并不滿意……
誰都知道這一次他們很可能遭遇先天境宗師,還沒有軍隊配合圍剿!
先天境宗師不是無敵的,但拉個墊背的卻不難,而身份尊貴的陶安邦,怎么看都覺得即將被滅掉的天山派老祖不會放過自己……
此時此刻,陶安邦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在第三軍團里搞的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