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這些年提出的新政為什么沒有大面積的反對之聲,就是因為李杰所提的都是開源之法,冗員冗官的問題,只要國庫充盈都不是問題,可以潛移默化的去改變,并不急于一時。
“開海乃善政,恩澤天下萬民,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孟子曾言,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則農有余粟,女有余布,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李杰借用孟子的話來說明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原意為如果貨物不流通,互通有無,以多余的彌補不足的,那么農民的糧食,女工的布帛就等于沒用了。轉貧為富,從事農業不如手工業,手工業則不如商業,民富則國富。
重商的觀念早在李杰教導朱厚照的過程中便悄悄的灌輸給了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現下還是不好明確的提出來,畢竟儒家的觀念也不是一時能夠改變的,這種觀念的劇變只能等待日后逐漸扭轉。
朱厚照在李杰發言之后開口道“善其他愛卿如何看待”
說著眼神環顧四周并沒有特地點名哪位大臣,九卿中尚未發言的一一作答,基本上都是先鼓吹一番先帝,然后盛贊朱厚照如何如何英明,開海的好處有多么多么好之類的話。
眾大佬發完言之后,剩下級別稍差一層的官員也不長篇大論,只是附和道。
“臣等附議”
廷議結果和之前商討的并無二致,朝廷在登州府、寧波府、福州府、漳州府、廣州府、天津衛六處分別各開港口,易私販為公販,即將之前的私商轉為合法公商,先于六地試行,觀其后效再決定是否擴大,這件事情也是朱厚照登基之后的第一件大事。
六處港口均設立一個專門的衙門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并征稅,新衙門定名為督餉館,歸于市舶司管轄,所有私人貿易均要在此登記,船引在此領發,船只進港出港均要盤驗,稅收也是有督餉館收繳,根據路程遠近,所販物品等等抽取不同比例的稅收。
如果繞過督餉館那么就屬于非法貿易,一旦查獲如同禁海時所犯一樣治罪,在開海的同時朝廷也不會放棄大力打擊私販,凡是沒有在督餉館登記的船只都在打擊之列。
隨著朝廷詔書發行天下,沿海的百姓以及私販的商賈皆是舉家歡騰,除去一些大海商之外,剩下的人在出海時無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畢竟朝廷嚴禁私人出海,抓到了就是死罪,如今開海在他們眼中無異于久旱逢甘霖。
那些大海商對于開海也是鼎力支持,即使有部分人心懷不滿,在大勢之下也不得不遵從朝廷旨意,李杰這些年的經營,在朝堂之上早已編織出了一張巨網,如今根基深厚,這些反對派已經不太被他放在眼里。
開海后的情況也不出李杰的預料,如火如荼的私人貿易給國庫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而且越來越豐厚,朝堂上的大臣見狀更加堅定了開海策略。,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