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春日的午后,李杰躺在家里的陽臺上,輕聲喚了一句。
系統。
進入副本。
唰的一下,熟悉的失重感再次傳來。
再次睜開雙目,率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破舊昏暗的黃土房,沒等李杰仔細打量,屋外便傳來了一道記憶中熟悉的聲音。
“爸,爸,你可在家”
根據原有的記憶,李杰立馬就認出了聲音的主人,這聲音一股子西海固口音,不是旁人,正是便宜兒子馬得福。
“在哩,在哩。”
李杰一邊整理著腦海中的記憶,一邊操著本地土話回應著。
馬家一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老大馬得福今年剛剛從農校畢業,正式參加工作,老二馬得寶則是輟學在家務農,得寶輟學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馬家很窮,無力支撐兄弟兩人同時讀書。
另外,馬家也很缺少壯年勞動力,涌泉村雖然十年九旱,很難種活糧食,但只要你不想餓肚子,即使再難,這糧食也要種的,畝產低,那么就擴大耕種面積。
而種糧食就離不開人,僅憑馬喊水一個人下地種田,是無法養活一家五口人的,所以,兄弟兩人必須要有一個人輟學,一來是為了減輕經濟負擔,二來是為了填飽肚子。
至于,兄弟兩人誰讀書誰種田,馬喊水用了一種既公平又草率的辦法。
抓鬮
結果,老大馬得福抓到了繼續讀書,之后馬得寶便輟學務農,馬家盡全力支撐馬得福讀書。
馬得福也很爭氣,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當地的中專。
中專放在后世,幾乎和低端學校畫上了等號,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中專生就是不肯讀書的學生的代名詞。
但是在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中專生卻是學霸的代名詞,是初中畢業生,尤其是廣大農村畢業生,性價比最高的選擇,沒有之一
因為考上中專意味著畢業包分配,就是國家干部,考上中專就代表著鐵飯碗,考上就能跳出農門,從農村戶口變成城鎮戶口,自此吃上商品糧。
所以,中專是無數初中生競相追逐的目標,在燦若星辰的一眾鄉村學校中,初中畢業生的首選是中專,其次是重點高中,再次才是普通高中。
那些上了重點高中的畢業生,絕大多數都是落榜的失意者。
這里所說的僅僅只是針對大多數鄉村學生而言,城里的家長和考生們更想上一所好的大學,但農村學生不同,那時候的農村很苦,而且戶籍變動很難,一個城鎮戶口對于農村子弟是難以想象的誘惑,而且上了中專還能減少高中三年的學費,對于農村人,尤其是貧苦地區,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所以說,中專生馬得福很優秀,那時候能夠考上中專的初中畢業生,絕對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其難度不比考清華北大差多少
轉瞬間,一名皮膚粗糙,穿著的確良襯衫的年輕男子帶著一名年約三十左右,面部微黑,續著一字胡,身著靛藍色中山裝的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爸,額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咱們縣里扶貧開發辦的張主任。”
“你好,你好,張主任。”李杰依照過往的習慣,非常熱情的握住對方的手“歡迎您來到咱們涌泉村。”
面對著異常熱情的李杰,張主任好似有點不太習慣,一邊僵硬的回應著一邊說道。
“您好,您就是涌泉村的村支書馬支書吧”
李杰呵呵一笑,措辭圓滑道“臨時的,臨時的,原主任添孫子了,陪著老婆進城去當爺去了。”
或許是當過兵的緣故,張主任做事更加喜歡直來直去,不太喜歡拐彎抹角,剛剛寒暄完就道出了此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