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支書,你們村里是不是有幾個吊莊移民戶跑了回來”
李杰聞言故意做出一副為難的樣子,遲疑片刻道“是有那么幾個碎慫跑了回來。”
張主任一邊說著一邊從手提包里掏出一本工作簿“能和我說說他們的情況嗎”
“唉。”
望著態度認真無比的張主任,李杰嘆了口氣,提議道。
“主任,額還是帶你去他們家看一看吧。”
張主任說著就合起筆記本“也好。”
“那咱們走吧。”
言罷,李杰一馬當先走出了平仄的黃土房,走出房間,外面的景色放眼望去,遍地都是一片黃。
別想歪了,黃是黃土的黃
唯有村子里的巷道兩旁能看到一抹綠色,那是村民們在自家門口種的樹,這些樹的作用也不是為了防風固沙,僅僅只是起到點綴的作用而已。
如果沒有這些綠葉植物的話,村民們出門走到哪看到的都是一片黃色,這樣的生活未免太過單調了一些。
這一次涌泉村一共抽派了七戶人家前往玉泉營開發區,相比于涌泉村,玉泉營在灌溉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那里毗鄰黃河,可以直接引用黃河水進行土地灌溉。
僅僅這一點優勢,就足以令長期缺水的老百姓們心動不已。
然而,在吊莊移民初期,移民點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備,在荒灘戈壁上,沒有安置房,沒有電,沒有水,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除此之外,吊莊移民的困境還有很多,比如村民們已經習慣了靠救濟糧、救濟款度日,比如移民初期,吊莊戶的勞力需要先行前往移民點開荒種地,但他們的家庭仍然留在老家。
再比如,移民點離老家的距離太遠,就拿玉泉營舉例,涌泉村距離玉泉營越有四百多公里,幾乎跨越了大半個寧省,對于交通發達的地區來說,四百多公里不過是四五個小時的車程,但對于交通閉塞的西海固地區而言,這段路程實在是太過漫長。
鄉音難改,故土難離,華夏人自古以來就有戀土情結,土地、房子不僅僅只是物質,更是帶著祖祖輩輩的情感,更是回憶。
因此,吊莊政策雖好,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卻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困難。
片刻后,李杰帶著張主任以及便宜兒子來到了七位逃戶之一的韓三家。
涌泉村村民房子的構造基本上大同小異,低矮的黃土院墻圍成一圈,條件好一點的會有個院門,不過絕大多數村民的院門都是用籬笆或者木柵欄制成的,院子里是幾間低矮平仄的土坯房。
李杰之所以選擇第一個到韓三家,那是因為在七位逃戶中,韓三是最年輕的那一個,年輕意味著有沖勁,有韌性,同時也意味著容易受到他人的影蠱響惑。
一行人趕到韓三家時,只見一名穿著靛藍色外套,留著兩撇八字胡,面色黃黑的年輕人,正懶洋洋躺在院子里曬太陽。
“三兒,來,快過來,額來給你介紹一哈下,這位是咱們縣里扶貧辦的張主任。”
聽到熟悉的叫喊聲,韓三一骨碌站了起來,心里暗道。
禍事了
這人肯定是來找他麻煩的
也不怪韓三如此作想,誰讓他理虧呢
明明報名了吊莊,卻一聲不響的逃了回來,擱在戰時,像他這樣的就是逃兵,而逃兵的下場,不用多想,不論在什么地方,肯定都是要受處分的。
雖說現在不是戰時,他也不是正兒八經的逃兵,但兩者的性質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