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這些牌子的人,基本不會逛起亞的展廳。
人家只買進口,純進口的那種。
合資車,那是什么?
買菜車而已。
所以。
市場部從來沒把bba當成對手,李杰雖然心里準備沖擊一下高端市場,但那不是現在。
車企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不斷的推陳出新,引領市場,才能把品牌立起來。
十年、二十年,不間斷的引導,才有機會摸一摸高端市場的大門。
當然。
劍走偏鋒也可以。
不過,那條路燃油車走不通。
專利壁壘太高,想要繞開,很難。
只能換一條賽道,走新能源,不過,新能源汽車想要跑起來,沒個十幾年的研發,很難。
就當下的技術水平,鋰電池根本裝不上車。
李杰投資的電池研究所,瞄準的也不是汽車,而是手機、相機等數碼產品。
先啃下這塊市場。
有了自主造血能力,再一邊拓展產品線,一邊研發。
比亞迪就是這么干的。
他們現在做的就是電池生意。
剛剛成立時,比亞迪還是一個電池小作坊,如今,成立不到七年的比亞迪,已經在電池行業攪弄風雨,迅速成為國內增長勢頭最猛的新晉電池玩家。
未來。
起亞和比亞迪或許要有一戰。
畢竟,他們都是瞄著電動汽車去的。
有這么一個競爭者,不論對起亞,還是比亞迪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家獨大,那多沒意思。
何況。
李杰還想著給電動車行業輸輸血,明面上不好給技術,私下的員工被挖,很正常吧?
雖然被挖走,仍然有著專利限制,沒法直接復刻起亞的技術,但科研最重要的是思路。
只要走的是正道,是康莊大道,出成果是遲早的事。
……
鵬城。
比亞迪總部。
“王總,這是券商那邊提供的修改意見,您看一下。”
“好。”
看到秘書遞來的資料,王川放下手中的文件。
接著。
他撿起券商的文件,這是一份上市指導文件,從95年至今,比亞迪先后拿下摩托羅拉、索尼等大廠訂單。
近期,他們又要跟諾基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隨著攤子越鋪越大,資金方面也越來越緊張,上市成了企業發展最大的一件事。
今年,他們即將赴港上市。
上市之后,融資,擴大生產!
先啃下數碼家用市場的鋰電池份額,再視情況進軍汽車領域。
不多時,看完修改意見,王川又重新拾起之前那份資料。
那是香江商業調查公司提供的文件。
電池行業的情報。
其中。
起亞研究所的相關資料最多,最全。
根據公開信息,這家研究所是那個叫‘陳潤基’的韓國人投資的,砸下數億的重金。
顯然。
對方不可能只是玩玩。
看著這些資料,王川心中一動。
難道對方也有進軍電動車領域的心思?
如果不是這樣,一個搞汽車的人,為什么要成立一個電池研究所?
看來,對方很可能是比亞迪未來的大敵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