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
七月的燕京,蟬鳴陣陣,毛毛扶著后腰慢慢走著,懷孕六個月,她的肚子越來越大,一旁,周母左手提著剛買的菜,右手扶著兒媳婦。
婆媳倆沿著人行道往家里走著。
“媽,你看那。”
途徑報刊亭的時候,毛毛忽然停下腳步,她的目光落在不遠處的報亭上。
準確來說是最新一期的《音像世界》。
這一期《音像世界》的雜志封面是一張專輯封面。
片刻后,毛毛手上多了一本雜志。
由華夏唱片總公司主辦的音像刊物——《音像世界》。
不同于報紙,搖滾樂是可以堂而皇之上雜志的,因為雜志的價格往往更貴。
發行體量也更低。
像《音像世界》,它就有關于搖滾樂的介紹,今年更是多了一個【搖滾天地】欄目。
不過。
《音像世界》主要是介紹歐美搖滾樂,偶爾才談一談國內的搖滾樂。
之所以是偶爾,不是有什么限制。
都能上版面,哪有那么多限制,談的少是因為國內正兒八經發行的搖滾樂專輯很少。
從80年代至今,能稱得上完整性的搖滾樂專輯就那么四五張。
所以。
《音像世界》只能多介紹西方搖滾樂,發展幾十年的搖滾樂,有太多樂隊可以介紹。
但最新一期的雜志專門介紹了《丑奴兒》,主筆人是華夏第一樂評人金兆軍。
在報刊亭看到這份雜志,毛毛果斷入手。
“媽,我先看會雜志。”
回到家里,毛毛就迫不及待地去了陽臺,那邊有一個躺椅,卡子專門給她打的椅子。
躺在上面看書,正合適。
至于熱的問題
客廳空調一直開著,熱什么熱
躺到椅子上,毛毛打開雜志,直接翻到了第33頁。
【時代裂縫中的個體困境——評周利軍首張專輯《丑奴兒》】
翻開雜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標題,以及專輯封面。
接著是正文。
【1993年的華夏搖滾樂正站在商業啟蒙與藝術覺醒的十字路口,當崔建的《一無所有》仍在市井回蕩,黑豹樂隊的《無地自容》走紅國內之時。
一張名為《丑奴兒》的概念專輯如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以近乎殘酷的真實撕開了時代青年的精神傷疤。
作為魔巖唱片在內地發掘的又一‘遺珠’,卡子(周利軍)以這張融合grunge、迪斯科與東方旋律的作品,完成了一次對搖滾樂本質的深刻叩問。
……
概念敘事:從少年不識愁滋味到時代困局的音樂寓言
專輯以辛棄疾詞牌名《丑奴兒》為題,本身便暗含著對‘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自我嘲弄。
在tro部份壓抑的吉他聲與吶喊的人聲中,一場關于成長異化的敘事悄然展開。
……
《爛泥》以‘多么美麗的一顆心,怎么會,怎么會變成了一灘爛泥’的詰問,將理想主義崩塌的痛感轉化為失真吉他與軍鼓的激烈碰撞。
……
‘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直指90年代社會轉型期的價值真空。
……
這種敘事邏輯在《大風吹》中達到高潮。
……
《山海》則是以‘他明白,他明白,我給不起’的循環詠嘆,將個體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掙扎推向詩意化表達,吉他solo如浪潮起落,暗合向山海的隱喻性逃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