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裴仁連忙找補道:“這次去日本,食宿、往返機票,公司全額報銷,包括簽證都是公司代辦。”
“幾號”
一聽李杰松口了,張裴仁笑了。
這位大爺,終于愿意挪挪窩了,有了這趟日本之行,滾石日后寫通告都好寫多了。
這可不是滾石旗下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專輯,而是日本專業雜志評選的十大專輯!
眼下港臺地區哈日的情緒十分嚴重。
很多港臺歌手哪怕不火,也得跑去日本發專輯,然后買幾個‘水獎’,有了這個由頭,那就能吹國際巨星。
實際上呢
有幾個真正打入日本市場的
唯三打入日本市場的華人,也就是鄧莉君、歐陽菲菲、陳美玲,但他們都是在日本出道。
常年活躍在日本。
其他的諸如譚永麟、劉得樺、張果榮、梅燕芳、郭富成等等歌手,看著通告滿天飛。
實際上影響力極為有限。
劉得樺和張果榮的知名度更多是靠電影。
80年代,香江電影在亞洲地區內確實影響力不小,東南亞那邊差不多是肉x器。
隨便賣片。
日韓地區的票房也很客觀,雖然沒法跟日韓本土電影比,但跟其他國家比,確實是一枝獨秀。
但進入90年代,又不一樣了。
北方傳來的一聲轟天巨響,全球格局自此改寫,最近兩年,好萊塢開始向全球發力。
去年一部《侏羅紀公園》,把全球電影人都嚇傻了。
全球票房9.12億美元。
直接登頂全球影史票房冠軍!
“7月15號,日本東京夏日祭,除了你之外,《cdjournal》還邀請了日本的zard樂隊、wands樂隊、小沢健二、大黑摩季,愛爾蘭的u2,美國的邦喬維。”
聽著這一串名字,李杰稍微有點詫異。
“這么有實力”
張裴仁口中的樂隊、歌手,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知名度非常高的人物,zard樂隊的坂井泉水自不必說,很多國內人都知道。
大黑摩季的知名度也不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但她唱的那首歌,很多80-90后都聽過,《灌籃高手》的片尾曲就是她唱的。
wands樂隊和小沢健二在國內沒什么知名度,他們在日本,也都是流行一時的樂隊/歌手。
前者是搖滾樂隊,后者是日本90年代citypop的代表性人物,但凡提到90年代citypop,必然要提到他的那張《life》。
而u2、邦喬維,都是全球有名的搖滾樂隊。
“哈哈,他們當然有實力。”
張裴仁擺了擺手,身后的攝像機關了,而后他開口道。
“這次的演出,很重要,你得好好準備,到時候公司那邊還會派專門的攝像團隊跟拍。”
“寶島的電視臺也會有記者過去。”
其實,張裴仁和賈敏樹知道這家雜志的底細,新創刊的一家雜志,如果不是看到那份邀請名單,他們也不會搞這么大的陣仗。
“萬一這些人都沒到呢”
聽到李杰的這句話,張裴仁和賈敏樹都是一驚。
靠。
這小子的反應夠快的啊。
連這種可能性都想到了,身為業內人士,他們當然考慮過這種可能。
類似的事,擱在全世界,太踏馬常見了。
音樂節文化在國外特別流行,每年大大小小的音樂節不知凡幾,那些大型音樂節通常不會扯虎皮、拉大旗。
不過,一些中小型音樂節就沒有那么顧忌。
就像日后那個‘比爾蓋茨女婿’的故事一樣,一個富商先找到比爾蓋茨,說介紹一個女婿給你。
首富的女兒不愁嫁,富商直接說要介紹的人是世界銀行副總裁,蓋茨同意后,富商又找到世界銀行,說要介紹一個副總裁給他。
世界銀行總裁一聽年輕人是比爾蓋茨的女婿,立刻同意了。
雖然這是一個段子,但類似的例子在各處上演,很多音樂節為了賣票,先把嘉賓陣容列出來。
借著某某某的名氣去找另外一個某某某,如果辦成功了,那就是牛逼,失敗,那就是砸場子。
“人沒到也沒關系。”
張裴仁笑瞇瞇的說道:“公司那邊有預案。”
“那行吧,我過幾天回去辦個簽證。”
一看張裴仁的笑容,李杰就知道他葫蘆里賣著什么藥。
去就去吧。
順便在日本買點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