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世紀之交
“哈哈,卡子,報紙發行了。”
這天早上,李戒滿臉喜氣的帶著一沓報紙來到后海附近的四合院。
不容易。
真不容易,采訪都結束兩個多月,這才見報。
這不。
現在時間已經進入1999年,元旦剛剛過去,李杰把梁晶如的新專輯交貨后,整個人就閑了下來。
“出了嗎?”
聽到李戒的聲音,李杰回頭一看。
這份采訪,等的確實有點久。
他倒是不及。
是毛毛、老爸老媽他們比較急,作為家屬,他們也知道搖滾樂的處境。
而《青年報》又是主流官媒。
能登上主流媒體,意義完全不一樣。
老一輩人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身份認同焦慮’,畢竟,他們是從那個特殊年代過來的。
“嗯,新鮮出爐。”
李戒哈哈一笑,把一沓報紙丟到了桌上。
他把報刊亭的《青年報》全部打包了。
“來,咱們一人一份,一塊看。”
接著,他從堆里取出兩份報紙,一張丟給李杰,一張他自用。
他還沒看呢!
收到報社朋友的通知,他第一時間就跑去了報刊亭,然后打包了幾百份報紙。
這些報紙他回頭全部送人。
親戚朋友,全送一遍!
就問你搖滾樂有沒有用?
能不能上得了臺面?
翻到文藝版,李戒看到了那篇報道。
《專訪國際音樂人周利軍》
看見‘國際’兩個字,李戒咧了咧嘴,雖然這篇專訪是卡子的,但作為經紀人。
他們是休戚與共。
深度綁定的關系!
再者說,這幾年,他也沒少賺,一年掙個幾十萬跟玩似的。
當然。
如果卡子要像其他歌手一樣,從年頭忙到年尾,他的收入可能要翻個幾倍。
但。
他沒有那么想過。
掙那么多錢有什么用?
他要是想掙錢,回家繼承老頭子的家業不是賺的更多?
多了不敢說,一年大幾十萬,百八十萬,還是能掙的,不過,掙那份錢,他覺得不利索。
靠的是老頭子的關系。
還要迎來送往,點頭哈腰,天天晚上喝大酒,哪像現在,一年只要忙那么幾個月。
平時就是聯系聯系人,壓根不用求人辦事!
都是別人求他們!
這多有牌面?
老燕京人好面兒,面子比里子重要!
反正一年三五十萬,也夠他用了,綽綽有余,他前段時間還跟人合伙開了一個酒吧。
也不是別人。
就是十月嬰孩樂隊的幾個隊友,他們幾個人湊了一百多萬,一起在三里屯開了間酒吧。
卡子也投了點錢。
那邊的生意還不錯。
如果不是堅持做livehoe,賺的還要更多一點,不過,做人嘛,沒必要計較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