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實體唱片的崩塌
1996年,全國的網民數量僅有十幾萬人,且大部分都是機構、單位用戶,個人用戶極少。
而到了2004年,全國網民數量已經激增至9400萬人。
雖然普及率僅有7.2%,但架不住人口基數大,上億規模的網民,不僅催生出一大堆互聯網公司。
還有大量的網友。
以及數字盜版。
與此同時,在消費電子市場,從今年年初開始,各大品牌的mp3開始了全面的價格戰!
紐曼mp3打出口號,不求最低,但求更低!
128mb的紐曼之音a30從259元暴降至199元,一舉沖破200元大關。
200塊對于很多學生、年輕人而言雖然也不算太便宜,但跟幾年前動輒一兩千的天價而言。
它,太便宜了!
什么音質不好,內存不夠?
都踏馬199了,還要什么自行車?
買!
買踏馬的!
用壓歲錢買,用零花錢買,找爸爸媽媽、哥哥姐姐要,200塊的東西不比上千的三星。
很多家庭都覺得小貴,又不是特別貴。
眼看紐曼不講武德,那些大品牌也坐不住了,三星yp-780也從原來的1690塊降職999元。
降了近700,還有利潤,可見mp3有多賺錢。
其他的魅族、臺電、愛國者等等品牌的mp3也迎來普降。
要的就是擊穿底線!
mp3的大規模普及更進一步的促進了數字音樂盜版,畢竟,大部分都不會,或者懶得用cd轉換格式,再轉移進mp3播放器。
費那個事干嘛?
直接下載啊!
千度mp3隨手一搜,不是隨便下載?
沒有電腦?
不會?
沒關系!
學校旁邊的打印店就有專門的下載服務,老板幫你代下載,一塊錢一首歌,多買還有優惠。
十塊錢,老板就把你下滿。
什么歌都能下!
一張盒帶的錢就能下幾十首歌,什么喜歡下什么!
給你來一套全金曲大合集都沒問題!
數字音樂的‘寒流’,席卷全球,不論是歐美,還是亞洲,即便是版權管理最嚴苛的小日子,也無法抵擋這股新時代的浪潮。
港臺地區同樣如此。
專輯突然就賣不動了。
從前,專輯賣個二三十萬,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什么天王、天后,沒過50萬,裝什么逼?
現在?
十萬就是爆款!
二十萬?
小天王、小天后,或者直接叫天王也沒什么問題。
三十萬?
妥妥的天王、天后。
如今,寶島地區最能賣的男女歌手,一個是周杰綸,一個是蔡依琳,他們兩個新專輯的銷量也就30萬左右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