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內地這邊,更加的慘不忍睹。
尋夢樂隊今年的新專輯一共只賣了43萬張,這個銷量看著比寶島地區多了一倍。
但內地的人口是寶島的幾十倍。
而且,尋夢樂隊的銷量已經是業內一線數據。
年初爆火的那張《2002年的第一場雪》,對外披露的銷量是200多萬,實際上正版銷量只有一百萬不到。
灌水也是業內的慣例。
畢竟,盜版太多,如果把盜版數據統計到正版銷量之中,《2002年的第一場雪》銷量保底大幾百萬。
甚至破千萬。
所以。
對外爆200多萬銷量,完全沒有問題。
如果不灌水,如實披露的話,看著那些火遍大街小巷的專輯銷量只有幾十萬,百來萬,那不是太難看了一點。
摩登天空也沒能免俗。
不過。
他們對外報的數量是全亞洲出貨量超百萬,反正就是一個文字游戲,出了內地,尋夢樂隊的影響力還很有限。
港臺地區不是滾石不幫忙,而是很難。
刻板印象是一個很頑固的問題,在很多港臺人眼中,內地太落后,歌手就是‘土土’的。
想要扭轉這個印象,非一時半會能做到。
至于李杰,他是個例,不具備普適性,如果尋夢樂隊也有他的資歷,那是通殺港臺。
乃至日韓。
像李杰寫的那張兒歌專輯,今年已經從內地轉銷至港臺地區,特別是國語區的寶島。
那邊的幼兒園都在放專輯里的歌。
寶島的小朋友也在天天‘噠啦滴啦噠’,天天學者專輯里的舞蹈,寶島的幼兒園,幾乎每家都會買一張,或者幾張專輯。
他們至少給專輯貢獻了幾萬張的銷量。
然后。
家長們也貢獻了幾萬張,歌迷又貢獻幾萬張,自然再賣幾萬張,一張兒歌專輯硬生生賣出了20多萬張。
比飛兒樂隊四月份發行的同名專輯賣的還要多。
這張專輯也是一張大金曲專輯,《我們的愛》、《lydia》、《你的微笑》先后登上各大電臺的點播榜。
千度的mp3播放榜也能看到這幾首歌的身影。
不過。
熱度再高,僅靠賣專輯吃飯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時間來到2004年,上一輩的四大天王基本已經隱退。
只有張學有仍然以歌手的身份活動,劉得樺、黎民、郭富成都開始向大熒幕轉型。
發什么歌啊?
發一張專輯賺到的版稅不如電影片酬一根毛!
如今,港臺地區的歌手也開始向內地看齊,發專輯本身不是特別賺錢,很多情況下都是虧本生意。
發專輯的目的是打響名氣,然后再用名氣轉換成收益,商演、代言、廣告等等主業之外的收益逐漸成為個人收入的大頭。
不過,李杰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他的專輯主要是在日本、歐洲、美國賣,那邊的收益才是大頭,歐美地區雖然也受到數字音樂的影響。
但那邊有一個東西,itues在2003年與環球、索尼、華納、百代、bmg達成協議。
用戶可以以0.99美分和9.9美元的價格購買單曲和專輯。
這個價格雖然比實體唱片便宜,但數字下載比購買實體專輯更方面。
它不需要駕車去唱片店購買,不需要排隊,也不需要找零,只需要動動手指,唰唰軟件就能付費。
雖然很多人目前還沒有接受itues,也有不少用戶繞過itues從網上下載盜版。
但唱片公司總能從數字音樂的碗里撈到一點飯吃吃。
有,總比沒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