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明代永樂年間的寶藏,不在故宮地下陵城!
這么說的話,當初大清寶藏邁入地下,修建成地下陵城的時候,清代官方早就知道大明寶藏不在故宮地下了。
或者說,是大明寶藏在地下,只不過為了修建大清龍脈,清朝將大明寶藏轉移到了別的地方。
那也就是說,無論是以上的哪種可能,那么清代都有可能知道,大明寶藏的具體位置,甚至只有他們知道。
那么,連大清龍壁里都記載了,有關大明寶藏的線索,那么他們會不留下有關尋找大明寶藏的蛛絲馬跡嗎?
顯然不會!
從離開陵城時,寒轍就一直有這種疑惑,所以他才久久無法釋懷。
那么,既然這種可能性極高,那清代對大明寶藏留下的線索,可能留在哪呢?
當然是陵城內最珍貴的地方...傳國玉璽!
一時間,寒轍心里猛的冒出了這種大膽的猜測,并且這種想法剛一出現,就如同瘋長的水草一樣,瞬間占據了他的心神。
于是,寒轍連忙低頭看向手中的玉璽,再三確認了刻字的真實性后,他就更加相信這種可能了。
這么說起來,他費盡心思想要尋找的大明寶藏,線索就在故宮陵城里。所謂的寶藏遺址,實際上就是在京城鎖龍井?
想到這,寒轍連忙將手里的陪葬品全都收起來,然后轉身打開電腦,立刻開始查詢京城鎖龍井的信息。
根據信息上的線索來分析,寒轍發現國內最出名的鎖龍井一共有四座,分別位于南京倉巷、京城北新橋、河省焦作以及南昌萬壽宮。
而在這起重工,和明代有關的鎖龍井,就是南京那座以及京城的北新橋。南京那座,據說是早在朱元璋時期就建立了,而京城那座是朱棣將首都從南京遷都到京城后,為了鎮壓風水龍脈,而親自設計的。
那么既然大明寶藏的傳說,據說是朱棣在永樂年間埋葬的,那肯定就是在北新橋那座鎖龍井附近。
不過,寒轍仔細一想卻又覺得不對勁。
首先,這座鎖龍井是在朱棣遷都后建造的,而永樂盛世卻早在沒遷都之前就開啟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據歷史文獻上的記載,朱棣在永樂年間大肆囤積國駑,也發生在遷都之前。
那也就是說,就算寶藏真的和鎖龍井有關,那也不太有可能會在京城北新橋。
而且,在當時那個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誰能做到運輸幾十噸的黃金,從南京橫跨幾千公里到達京城?
除非,朱棣直接動用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