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歷史文獻上也沒有他動用軍隊來遷都的記載。
而且更重要的是,寒轍知道,關于北新橋的這座鎖龍井,早已經被有關方面進行了數十次考古,可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任何有關地下遺址的發現。
通過那些考察記錄表明,這就是一座普通的賑災水井。并且,北新橋四周的區域,早就已經建設成城區了。
那里經歷過無數的地基建造,如果要真是有什么遺址的話,早就被找到了。
那這么說的話,真正有可能埋葬著大明寶藏的鎖龍井,實際上是在南京?
想到這里,寒轍覺得這種可能到是非常有可信度。
首先,現在的南京實際上早在明朝時期,就是當時的第一首都,也是朱元璋親自定都的。只不過,那時候那里叫做應天府,而一直到了朱棣中年時期,才遷都京城,也就是當時的順天府。
只不過,在當時應天府就算被遷都之后,也是一直作為明朝的第二直都存在。另外,有關大明寶藏的傳聞,以及永樂盛世也都是發生在遷都之前。
那也就是說,如果大明寶藏不在京城的話,那么唯一有可能存在的位置,就是南京倉巷鎖龍井!
于是,寒轍很快就鎖定了目標——南京倉巷鎖龍井。
緊接著,寒轍繼續開始查找有關這口鎖龍井的信息。而很快,就讓他查找到了一條非常有用的線索。
果然!和寒轍預料的一樣,這口鎖龍井最早出現于朱元璋登記時期。在當時,定都南京應天府后,朱元璋為了穩固大明根基,所以準備修建風水龍脈。
而根據《舊明書·劉伯溫傳》中的明確記載,當時是劉伯溫親自領命,用地煞之法在應天府周遭打造了這口水井。
根據八卦格局上的記載,上面也記載過,這口鎖龍井與應天府附近72口地下水井全都相連,意思就是用72釘,穩固住了大明江山的風水龍脈。
所以,這口鎖龍井幾乎是整個明代建國的象征,一直保留到現在也完好無損。而且最關鍵的是,寒轍清楚的查到,在當時明惠宗朱允炆消失后,朱棣登基時,不禁沒有對這口井做過破壞,反而對其進行過一次大修。
史料記載過,在建文四年十月,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就對鎖龍井進行了一次大修。時間正好是他登基后的兩個月,而同年也是明惠宗朱允炆下落不明的那一年。
那一年,靖康之變突發,朱允炆被迫退位,據說是一把火點燃了皇宮后就人間蒸發,消失不見了。
而具體的原因,就是因為朱棣篡位成功。那么有沒有可能,是在朱棣篡位登基后,直接將囤積的國駑埋葬在了鎖龍井?
不然,他大修鎖龍井是為了什么?
真實的原因,會不會是藏寶是真,大修鎖龍井只是掩人耳目。而在鎖龍井之下,實際上就是他埋葬的大明寶藏!
喜歡直播之秘境尋寶大師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直播之秘境尋寶大師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