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橫山出長城,到九原城直線距離也要有六七百里之多。
這沿途都是草原,并無城鎮和大的河流,一般行人畏懼盜匪劫掠,是不敢這么走的,大都從榆林繞行。
黃明遠兵強馬壯,為了趕時間,便不在乎沿途風險,準備橫穿草原。這一路要經過后世的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在后世都是風沙肆虐,草原沉淪之地。
庫布齊沙漠現在叫庫結沙,自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形成;到了唐德宗貞元年間,南北寬度差不多有50多公里;至明清之交迅速擴大,繁華一時的勝景終究湮滅在了漫漫黃沙之中。而毛烏素沙漠現在還水草肥美,風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場,大約自唐代開始有積沙,至明清時已形成茫茫大漠。
后世河套地區最大的遺憾就是被毛烏素、庫布齊、烏蘭布和和騰格里四座沙漠所包圍,只能靠著黃河堅守住最后一片碩土。哪怕是一顆明珠,也是一顆蒙了塵的明珠。
所幸現在的情況還沒有那么糟糕,庫布齊沙漠和毛烏素沙漠雖然所處的原始環境很脆弱,但在河套以南,若是能夠維持住當地的生態,是不應該形成沙漠的。
成沙易,治沙難。
自唐朝以后,中央政府再無暇顧及朔方地區,除了當時多種政治原因,中央政府無暇顧忌朔方地區,因為兩處沙漠的出現,導致朔方地區管理成本的上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對于關中地區來說跟后花園一樣的關北,到了宋朝的時候,一片橫山就成了軍事天塹了。
如果沙漠取代陰山成了西北的軍事屏障,又有哪個人會想著越過沙漠收復河套地區呢?后世明朝建國初期,還占據河套地區一段時間,但很快就放棄了,蓋因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河套地區已經不值得中央政府再花費這么大工夫了。
望著這片草灘廣大、河水澄清之地,原本應該是畜牧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到最后風采與榮耀在風沙中隨之而逝,水草豐美的寶地退化為了“死亡之海”,真是讓人扼腕。
此時春夏之交,朔風連片,雖然還未有大片沙塵,已是撲面。
黃明遠放眼望去,草原直到天的盡頭,無邊無際,都處在昏黃中,讓人憂心。
黃明遠回頭對身邊的年輕人說道:“伯度,從大河以南,一直到長城邊緣,風沙漸起,土地荒漠,草場退化。今南河以南全有沙丘,已成蔓延之勢,這土地成沙容易退沙難,你可有什么辦法根治大河以南的沙地,使之變為糧田。”
伯度是黃明遠的大舅父長子崔仁恕,今年二十三歲,往日在徐州為吏職,現在辭去舊任來投奔自己。
崔仁恕雖是崔家嫡孫,但其父叔本就不受家族待見,多受族人打壓,他也多受牽累,仕途不顯。
黃明遠跟這個大表兄接觸一番,崔仁恕雖然沒做過高官,但經驗豐富,為人實干,下層政務悉數知之,渾不似很多世家子那番浮夸。
黃明遠讓崔仁恕跟在自己身邊做記室,也算是想重點培養這位表兄。文官和武官還不一樣,武官要靠戰功,即使家世不顯,靠著實打實的戰功也能致得高位;文官則不然,很多東西本來就不好比較,沒有家世、資歷、名望等東西烘托,根本不可能取得高位。
黃明遠麾下李子孝等人就是如此,一身才華,卻只能做佐官,若是想放出去獨當一面還早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