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很快蜀王是真正兇手的說法便傳了出去,而此時朝堂上的輿論也開始轉折、發酵。眾人都知道原來截殺黃明遠的竟然是毫無存在感的蜀王。
有人若是反駁,支持者便會說道:“蜀王如不是陰謀作亂,又如何會在京囤積數百死士?”
不論真兇是不是蜀王?這蜀王府中的數百死士成了壓倒楊秀命運的最后一根稻草。
隔了幾日,楊素又上奏,說有人在華山底下挖出來木偶,上面寫著楊堅和楊諒的名字,絲繩束手,鐵釘穿心。
楊堅氣得差一點昏厥,令人立即前往益州鎖拿楊秀進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其實再去查楊秀是不是幕后主使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眾多的事情積聚在一起,楊堅這次鐵了心要廢黜楊秀。
無論是蜀王宅里的死士,還是華山下的木偶,其實都是楊廣布置的。為此楊廣付出了數百私兵被殺的代價,當然這其中很多人不是真正的私兵,不過人都死了,再說這些也沒用。
對待敵人,楊廣真狠。
楊廣又以楊廣又以楊秀的口氣作檄文,說:“逆臣賊子,專弄權柄,陛下空守朝堂,一無所知。”然后陳述兵甲如何強大,說是要“指期問罪”。最后楊廣把這篇“檄文”偷放在楊秀的文集之中,交給了楊堅。
不得不說,對兄弟下手,楊廣真是太擅長了。從楊勇到楊秀,他不可謂經驗不豐富,招招都是死穴。
楊昭看到事情如此急轉直下,心中無比擔憂,去信黃明遠說了一下京中的形勢。黃明遠回信楊昭,讓他稍安勿躁,靜待京中之事自己發展便是。楊昭也清楚這些事情真不是他能夠左右的,只得無奈作罷。
不久之后,楊秀被鎖拿回京。
楊秀可以說在幾個兄弟中是個完完全全的悲劇人物。作為楊堅的親生兒子,他從小就是一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人。楊堅經常對獨孤皇后說,楊秀一定不會得善終。不管楊秀到底多不堪,但這么說自己的兒子,做父親未免也太不厚道了。有這樣一個爹,命運怎么可能會美好。
史書記載:楊秀膽氣豪壯,容貌雄偉,美須髯,多武藝,朝廷百官對他非常敬畏。可楊秀被楊堅逼地廢了,也就兩件事。
楊秀通過元衡請求楊堅給他擴大部屬,增加官佐這些權力,卻被楊堅痛斥。按道理來說,楊秀鎮蜀,安排點死黨也算正常,楊堅根本犯不著如此生氣。難道你楊堅真的如此公正為國?但同樣的楊諒卻有督五十州,遇事不必拘于律令限制,有自行行事的特權。
開皇初,黨項羌屢次在邊境襲擾,朝廷派大將軍劉噲征討,同時楊堅又派上開府楊武通統兵。楊秀作為益州總管,派遣心腹萬智光擔任楊武通的行軍司馬本就正常。楊堅倒好,痛罵了一頓,還當著群臣的面:“違犯朕所制定的法律的人,必然出現于朕的子孫當中。這就像猛獸一樣,強有力的外敵都無法傷害,但它卻會被毛間小蟲叮咬、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