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班昔見對面的隋軍不上鉤,也不在意。雖然隋軍所居之地較為高峻,但其地勢并不足以影響全局。
眼看對面的隋軍沒有動作,阿史那班昔不由得嗤笑,隋軍果然無能,不戰不逃,難道隋軍的統帥已經傻了不成。
阿史那班昔一揮手,令左右兩翼的騎兵分散向兩側,準備三面合圍隋軍。
此時的阿史那班昔所想的已經不是擊敗這支隋軍,而是徹底全殲。
山崗上的張文遠看著驕縱的突厥軍隊不由得輕笑。這支突厥軍還是沒被隋軍打疼,難道不知道隋軍并不畏懼一對一的野戰嗎?突厥人聚在一起發起集團沖擊尚且未必能擊敗隋軍,現在分散進攻,可謂自尋死路。
此時張文遠令部下打起自己的大纛,又令其弟張文迅率一半騎兵直撲阿史那班昔所在的突厥中軍。
特屬于大同軍的紅色戰旗迎風飛揚。大隋尚火德,旗幟為紅。不過豐州軍的的旗幟會有雄鷹飛揚的圖案,異常醒目。
張文迅眼看突厥人肆虐,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接了兄長的軍令,他提刀上馬,令旗一揮,身后萬千兒郎就如同海浪一般涌了過去。
黃明遠自掌軍之后就改革了軍中戰法,他通過隋軍馬術不如胡虜而摒棄了原本對胡虜騎兵的模仿,而是通過發揮隋軍裝備、陣型優勢而布置隋軍戰術。
一般大同的騎兵作戰,雖然會因地制宜,基礎戰法還是改裝了蒙古騎兵的三軍齊進的“穿鑿法”和歐洲騎兵的“墻式戰術”。
蒙古人的“穿鑿法”便是“進入山桃皮叢,擺如海子樣陣,攻如穿鑿作戰”,即分小隊低姿勢聯絡前進;擺大海一樣的陣勢,從四面八方進行包圍;用鑿子攻術一樣,長驅直入,直逼其中軍。
而隋軍則是如“墻式戰術”一般,重視團體作戰,將陣型壓縮,使其更為緊湊。而在戰場上一般會有強弓勁弩壓陣,而進擊主力分為數股像把鑿子一般指向敵人,利用隋軍重兵的突擊能力,不斷擠壓對方的運動空間,到時候便可將對方最薄弱的地方撕開。各股鑿子除了輔助兵力外,攻擊重點都是直指對方的指揮中心,行成大軍長驅直入、四面開花的結果。
也是靠著這種較為先進且沒有太多缺陷的戰術,才能讓隋軍屢次擊敗能征善戰的草原部隊。
張文迅的主力分成三個箭頭,居高臨下,借著地形的優勢,狠狠地撞入突厥人的陣型之中。雙方剛一接戰,立刻便是人仰馬翻,煙塵滾滾。
阿史那班昔的騎兵雖然已經將馬速提到了最高,但并不能完全抵消重力勢能帶來的壓迫,所以雙方接戰,很自然地被隋軍在陣型上砸出幾個缺口。
若是往常,只要抵消這股重力勢能帶來的攻擊,突厥騎兵便可以很快地利用騎手的精湛技藝分割隋軍。
但是接戰之后,令阿史那班昔吃驚的是,他們撞上的不僅僅是一支騎兵,仿佛是一堵墻,一座山一般。
阿史那班昔第一次感覺到隋軍未必如他想得那般差。
喜歡天下安康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天下安康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