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班昔是一個驕傲的人,一個典型的悍不畏死、追求榮譽的草原騎士。
與他的祖先一樣,阿史那班昔根本瞧不上隋軍的騎兵,只認為那是樣子貨。隋軍輕騎前出,冒而無備,在阿史那班昔看來,這就是一塊送到嘴上的肥肉,是他用來給隋軍下馬威的。
此時的阿史那班昔早就忘記了舍利避戰的囑咐,他要堂堂正正地擊敗隋軍,捍衛突厥鐵騎的尊嚴。至于眉間城,不過是個破爛不堪的居所,哪怕他是長安一般的大城阿史那班昔都不會守,更何況是個廢棄之地。
六月九日上午,陽光明媚,蔚藍色的天空一塵不染。
已經準備妥當的阿史那班昔令大將伯勒克率兩千騎兵向南,繞過起伏不定的南呼爾門(今蒙古呼爾門縣)地區,抄襲隋軍后路,而阿史那班昔則親率三千余鐵騎直撲隋軍。
以一敵一,阿史那班昔覺得自己很有勝算。
隋軍的哨騎系統并不亞于突厥,所以當阿史那班昔大軍殺來時,張文遠立刻得到訊息。
此時的張文遠可以選擇直接后退與本部匯合,畢竟他們只有偵察的任務,無需與敵前鋒接戰。不過張文遠眼看敵軍不多,便不欲失了此次戰機。
張文遠一邊命部下立刻向南向中軍匯報突厥人的敵襲,一邊將所部騎兵向西南地區移動。在張文遠的西南方向是一處不知名山脈的余部,地勢較高,可以俯瞰北方,獲取先機。
阿史那班昔沒想到隋軍的反應這么迅速,在他的計劃中是他的騎兵直接突襲隋軍,斬殺沒有防備的敵軍,沒想到卻撲了一個空。
阿史那班昔立刻反應過來,隋軍逃了。
阿史那班昔決定窮追猛打,循著隋軍留下的痕跡,所部騎兵一路追蹤到張文遠部所在的高地。
張文遠在陣前遙望突厥軍隊,對方排著三三兩兩的分散陣型,從整個北面呼嘯而來。密密麻麻,跟一群巨大的螞蟻一般。
雖然對方看起來似乎兵力并沒有太多,但相互之間拉得比較松散,所以顯得鋪天蓋地。
這樣的陣型若是在中原很容易被對方的精銳騎兵撕開口子,引起陣型雪崩。雖然部下不斷請戰,只是張文遠并沒有急于輕出。
長年與胡虜激戰的張文遠很清楚這只是一個看起來比較美味的陷阱。胡虜比漢人騎兵的騎術更加精湛,只要隋軍打著撕開對方陣型的意圖猛攻分散處,對面的騎兵便會立刻由分散陣型向中軍兩翼集中。到時候隋軍越往里突越進入對方巧妙設定的小包圍圈內,直到被對方各個殲滅。
這種戰法看起來簡單,但是對騎手個人能力的要求很高,也就是突厥的精銳騎兵才能做到。當初在原陽鎮的時候與突厥施德羅所部交戰便吃過突厥軍隊這種戰術的虧。
張文遠之弟張文迅也請求道:“兄長,讓我去試探一下對方的戰力。”卻被張文遠拒絕。
張文遠原本在大同系的地位并不高,能逐漸坐到僅次于鄭言慶的位置,除了對戰術戰略的敏感,也與其為人謹慎,計略周備,能統御三軍有關。
“不忙,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