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熾親自帶著弟弟長孫敞、侄子長孫安世等人到高家將高氏母子等人接了回去,給足了高颎的面子。
長孫熾很清楚,現在長孫家還算不錯只是因為有他撐著家族的門面,但下面的子侄輩并無人可以撐得起門楣,因此等他兄弟幾人去世之后,長孫家就沒落了。現在黃家崛起,黃明遠年輕,他如何能不讓子孫牢牢地抱住黃家的大腿。當初弟弟寫信給他說起與黃家的親事,長孫熾還看不起黃家,覺得黃家不過一個關東寒門,且與黃明遠結親容易得罪李家、于家。但現在看來,還是弟弟高瞻遠矚,說不得未來長孫家要依靠的便是弟弟的小女兒了。
黃明遠知曉高氏回家之后便沒再過問,有自己的面子,長孫家但凡不傻也不會如何高氏母子。
黃明遠倒是叮囑兒子可與長孫無忌交好,其人可用。
至于高士廉,黃明遠尋了一個由頭將其調到了左武衛擔任戶曹參軍事,也算入了黃明遠的門下。
黃維揚說是沒怎么看上長孫皇后,但其實對自己未來的妻子,還滿是憧憬的。因此黃維揚數次偷偷跑到長孫家,打著見長孫無忌的名義去看長孫觀音婢,還通過長孫無忌給未來的小妻子送些禮物,倒是小兒女心態十足。
黃明遠雖然知道,但也不禁止,反而為他們遮掩。
少年時期朦朦朧朧的愛情最是純真、美好,黃明遠雖然給長子定下了妻子,卻也希望兒子能夠真心與未來的妻子相親相愛,而不是像自己這般,雖然位高權重,但失去的東西卻永遠都不能再回來。
黃維揚常來往于長孫家,倒是與長孫無忌感情日密。
長孫無忌大維揚四歲,不過維揚素來老成,雙方之間倒是志趣相投。而且維揚常在楊佶身邊,身邊玩伴的陳克敵、蘇烈、段志玄等人又將其視為主人,因此無論是維揚對楊佶還是其他人對維揚,言行舉止皆是有所約束,不得盡心。反倒和長孫無忌在一起輕松愜意,互為知己,頗有些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
朝堂之上,楊廣在長安待了一個多月,便決定返回東都洛陽。
不知道楊廣是不是跟長安犯沖,因此實在不喜歡長安的風景,黃明遠感覺他跟逃一般離開了長安。
到了洛陽,楊廣算是終于決定好好歇歇,平息一番此前在西巡的驚嚇。這次西巡,讓楊廣受驚若甚。雖然楊廣喜歡巡幸各地,可若是沒有其它原因,楊廣可是不愿意再前往河西再受罪了。
四月末,楊廣下令:民間鐵叉、搭鉤、刀之類都屬于違禁之物。
在黃明遠看來,楊廣已經發現了民間不斷升騰的浪潮,企圖能釜底抽薪,安定地方。但在黃明遠看來,開始禁止鐵器,已經是一個王朝民間問題大規模爆發的征兆。無論是前面的秦朝還是后面的元朝,都證明禁止使用鐵器實際上連揚湯止沸都做不到,因為木質器具一樣能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