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楊廣來說,不管最后查到的結果是什么,他都準備將之潑到朝廷世家的頭上,他準備再次清洗一部分不合作的世家,再狠狠削打一番對方的聲望。
此事在楊廣的眼中,已經從事關佛、道的邪教生亂轉移到世家大族對他的陰謀對抗上。自始至終,楊廣都只認為能夠威脅其統治的是世家大族,至于佛、道兩家,再是龐大,終無兵馬,難以成事。
至于黃明遠的建議,楊廣最后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是否整治佛、道兩派。畢竟佛、道兩家,雖不掌握權力,可涉及到的事情太大,容易導致的連鎖反應也太多。不過楊廣也同意全國范圍內打擊邪教,尤其是針對河北、青兗等原北齊故土內的邪教組織。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定鼎門事件還沒有結束,河北的僧人高曇晟便在涿郡懷戎縣(今河北涿鹿市)發動了叛亂。
高曇晟,無論是中國宗教史還是中國造反史都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并不是他勢力有多大,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和尚皇帝。朱元璋只是曾經當過和尚,然后投軍,做到了皇帝,而高曇晟則是直接率領一群和尚造反,然后稱帝。
高曇晟本來只是懷戎縣的僧人,仗著家族勢力,自稱是北齊皇室之后,廣招羽翼,聚眾數千。尤其是他在寺院之中,養了數百名武僧,整日里不說念經拜佛,打坐參禪,而是專習武藝,打熬身體。這些人全無出家人的慈悲心腸,而是仗著武力在懷戎縣欺男霸女,剝削百姓,無惡不作。
而懷戎縣又在太行山以北,靠近口外。朝廷的勢力在此多有不足,而高曇晟作為一個和尚,又有著家族勢力的支持,在懷戎縣勢力很大,其氣焰也越發囂張。
大業五年十二月,正值年尾,懷戎縣百姓普天同慶,官民也一同舉行祭祀活動,引得很多人前來圍觀。
高曇晟率領五十僧兵突然闖入祭壇,殺掉正在祭祀的縣令及守將,然后裹挾全城人民公開造反。占據縣城后,高曇晟自稱大乘皇帝,國號“佛”,年號**,立尼姑靜宣為皇后。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這年頭想要造反的人并不少,真正去造反的人也不少,可是如高曇晟這般把造反當做兒戲的還真是少要。
高曇晟占據懷戎縣之后,既不攻城略地,擴充實力,也不積極備戰,防范隋軍的圍剿,而是發了幾十份招降告示送給周邊的隋軍州縣。
高曇晟對著周邊隋朝官員,以及土匪、流寇,紛紛封官許愿,令其依從,使得整個懷戎城內,“公爵滿街走,總管多如狗”。
可惜這一切都是高曇晟的自嗨自樂。
懷戎縣叛亂之后,消息傳到薊縣,很快幽州總管府的駐兵便兵發懷戎城,不到三日,隋軍便攻破懷戎城,而高曇晟本人也死于亂軍之中。
一場鬧劇一般的造反不到半月便被平定。
而此時的懷戎縣已經是一地雞毛,高曇晟占據懷戎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便令全城半數以上的男子全都出家做和尚,而女子則盡皆為尼姑。他又將城中的官府盡改做寺廟,而把他的寺廟改作為宮殿,所有文武大臣,也盡皆剃去頭發,身披袈裟。
等到隋軍破城,滿城的男子,都剃成了禿瓢,令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