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黃明遠的話,眾人面上皆是不信。
黃明遠也知道眾人心思,也不爭辯,而是對志操身邊兩個武僧說道:“和尚,看到亭子外掛著的那個幡了嗎?我且問你,是風吹的幡動,還是幡挾著風動。”
若是換了別的和尚,能給黃明遠扯出個花來,但黃明遠故意選了曇宗和惠瑒兩個武僧,就是防止跟對方陷入辯論的怪圈。
曇宗不搭理黃明遠,而惠瑒則說道:“是風在動!”
“不對。”黃明遠搖搖頭,看向曇宗說道,“怎么,曇宗,不敢答嗎?”
這曇宗被擠兌的難堪,便說道:“既然不是風動,難道是幡動?”
黃明遠又搖搖頭,笑著說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若離風則幡不曾動,若離幡則不見風動,若離心則不知何為動。”
眾和尚一時皆驚。
彥琮禪師呼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說道:“衛公果然有慧根,吾等不如也。”
黃明遠笑道:“大和尚過獎了,非是黃明遠有慧根,而是諸位身在彀中,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此前佛家之中,諸多污穢之事,諸位難道盡不知否,怕是不盡然吧。”
眼看有人想申辯,黃明遠伸手阻止道:“我知佛家之中,有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之說,所以很多修行人對此避而不談,這是對不見他人過的誤解;而修道人不見他人過,是修道人能夠站在對方立場,換象思維,能夠理解對方,而不是見惡而不言。
我知道諸位今日見到寺廟損毀,僧尼還俗異常心痛,可為了佛家之新生,這些損失是值得的。佛家自天竺傳入中原,至今已經六百年。六百年歲月,什么好的、壞的、香的、臭的都被吸納進佛家,佛家是越來越壯大,可是期間諸人,善惡相雜,良莠不齊,引得人們對佛家聲討,這難道不是事實?如何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滅佛之事,諸位心中難道真的不明白。若論向佛之虔誠,何如梁武帝者,南朝四百八十寺,可爾等佛家又是如何對待他的?”
彥琮禪師聽了也只得嘆道:“蕭檀越之事,是我佛家之罪過。”梁武帝在侯景之亂中,被一群和尚餓死,乃是佛家無法遮掩的丑聞,每每說道這里,就是絕殺。
佛家之人,都沒法辯解的一件事情。
黃明遠接著說道:“大和尚,以前的事情都過去了,也無法改變,但現在問題卻沒有解決。今日之環境與當初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之前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我敢斷言,如果佛家一如今日,就是沒有這一次整治,到了未來也逃不過屠殺。
今天子篤信佛家,故給了爾等一條明路,若是真想禁佛,難道那些屠殺僧尼、毀禁佛經的事情不會發生。天子沒有這么做,正是愛護佛家的表現。清除了寄生在佛家眾的污穢,到時候佛家便是眾正盈朝,群賢畢至,方能解佛家之危難。
而現在的問題便是,諸位要和天子的正道勢力站到一起,還是和那些邪教、賊人站到一起了。”
若是談論佛經,講什么功德、因果,黃明遠當然不如這群大和尚,但是講大道理,卻是不遜色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