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從一開始,他們對李霄雷就沒什么好感。畢竟這位,主要是宋獻策出謀劃策,直接拐走了他們的兒子,進行一系列的洗腦教育不說,還讓不少的將領強娶了他們的女兒。
這下子,在外人眼里,他們和李霄雷一樣,都成了反賊。有眼光的,自然是順勢出仕,幫忙處理政務提升影響力。沒眼力的舉家搬遷,這又意味著他們不得不放棄兒女。還有些拒絕出仕,卻沒有搬走,算是打算當鴕鳥了。
至于納糧,就如同李霄雷對秦王所言,整個陜西吃飯都成問題,就算要納糧哪來的糧食?到頭來那不是納糧,是要百姓納命來啊!
工商那邊的反應比較強烈,不過當秦王表示,每年會給三個納稅大戶‘殊榮’之后,至少大商人和商行們很快就閉上了嘴。三百年想要穿絲綢都要在家里偷偷穿,兒子不能考科舉出仕,這樣的日子他們已經受夠。
真正讓他們松了口氣的是,官府制定了一個標準線,只需要超過這個線,就有可能得到‘殊榮’。關鍵是稅賦的計算也有調整,不在固定,而是按照商品的類型進行調控。
尤其是糧食,幾乎是免稅的狀態,賣多少直接就賺多少,最多是運輸成本的問題。唯獨奢侈品有所提升,真正坑的是礦稅和鹽稅,提升了不少,不過鹽依然是官營,各個礦產卻是可以由商人承包,只是鐵礦要優先供應官府,同時,不許運輸到蒙古或者后金那邊。
有定邊鹽場在,兩府之地的用鹽不成問題,至少短期內不成問題。青海鹽湖李霄雷一直在覬覦,想要在西北站穩腳跟,那邊必須要得到。
“沒想到才沒多久,李總兵已經做到了這個地步!”常家嫡子親自來到西安府,投帖拜訪李霄雷,兩人以前見過一面,不過沒什么交情。
當時李霄雷不過是神武右衛一個千戶,對整個大明來說不值一提,如今卻已經飛黃騰達。仔細想想,常家嫡子也不由得感慨,好在當時沒有狗眼看人低。
“怎么,常家就不怕和我接觸,被朝廷忌諱?”李霄雷調侃道,通過彈幕,他已經知道常家的想法。
“哈哈哈,如今朝廷自顧不暇,誰會在意我們這種屁民?也不瞞大人,常勝這次過來,是希望能夠和大人,和秦王府達成長久的合作關系。我們將提供各種牛羊馬匹,甚至想辦法弄來各種武器和糧食,支援秦王清君側!”常勝緩緩說道,“價格在市價的基礎上,提升兩成!”
“只是這樣而已?”李霄雷饒有興致的看向常勝。
“若大人需要山西的消息,常家也可以幫忙打聽一下,最多收點辛苦錢。”常勝笑吟吟的說道,常家在山西雖然不算頂級商家,不過沿線還是有的。
“常家有沒有興趣,在西安府這里設置幾個店鋪?你應該很清楚,我們這邊……”李霄雷笑吟吟的看向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