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何策?”諸人問道。
“孟津無險可守,又靠近洛陽,非久留之地。趙魚頭早已建議我渡黃河而去,以山西崇山峻嶺之間,為發展基業之地。此三策皆是其功,因其攻打糧倉不利,此是其過。三功一過,合計論之,賞銀二十兩,有何不可?”
眾人聽了,思索片刻,也不得不承認張順賞罰分明。此前,馬道長和陳金斗也曾私自商議,也認為孟津不能守,諸人所能往者唯有三處:一曰嵩山,二曰伏牛山,三曰太行山。
嵩山者有少林寺之憂,少林乃是武僧之宗,少林武僧天下聞名,常為明朝募為精兵,曾戰倭寇,從征發。眾人若是去此,多是自投羅網矣。
伏牛山者,有毛葫蘆之患。從元末起,“毛葫蘆”聞名天下久矣,聲望猶在少林武僧之上。其為兵也,裹足纏頭,長槍大矢,殺人為業。只因其以獸皮為矢房如瓠,故號“毛葫蘆”軍。據于此處,利害各半。既有募兵之利,又有被圍剿之患。而其山又不夠高,其谷亦不夠深,守與此處,自古未聞有成功者也。
唯有太行之地,山高林茂,官軍不可及也。自古以來起兵者,多以此為根基。嘉靖年間便有人在潞安府起義,歷時三年,朝廷方才平定,足見其地之險要。
馬陳二人本以為憑此策足以壓服趙魚頭,沒想到這廝上次獻策之時,居然已經早已提出。不過,幸好此策有些許瑕疵,不知其人如何應對。
這時眾人果然紛紛問道:“可是這洪水滾滾不退,又無舟楫,如何過河?”
眾人正在疑惑之間,卻突然聽到河上有歌聲傳來,眾人扭頭一看,卻見水面星星點點,竟是船只燈火。
眾人不由大驚,正值洪水之時,水情與平時不同,此時很少有船夫敢下水渡河,更何況是夜晚呢?再則,前些日子洪水突發,又不少舟子人船皆覆,安有全者?便不由紛紛問道:“此何人也?何其膽大也,安得渡河?”
“主公乃真龍也,自古未聞龍為水所困也。此來相助者河神也,聽聞主公有難,特來相助。”趙魚頭自信的回答道,“不知諸位是否聽說過‘河神’黃守才?我早已派人喚之,今已至矣。”
“竟然是他,難怪如此!”張順及馬道長、陳金斗、劉應貴、張武浩不是本地人,不知此人,而那趙鯉子和張三百卻是恍然大悟。
原來這黃守才,字英杰,又字對泉,系河南偃師人。自幼失怙,家境困難,年少時便以劃船為業,其人聰慧異常,竟對黃河水性甚為了解。其人又熟知河理,又極其善于疏水導河,排除水患。故而被人稱之為“河神”。
如此洪水之時,除了此人領航,別無他人敢渡此黃河也。那趙魚頭獻計之后,早已派熟識水性者,泅過洪水,前往偃師尋找此人矣,不意今日正好回來。
不要小看這“河神”綽號,卻是厲害。自古以來,中華大地,山川河流祭祀,不過“五岳四瀆”而已。所謂“五岳”者,額為南岳衡山,鼻為中岳嵩山,顏為北岳恒山,左顴為東岳泰山,右顴為西岳華山;所謂“四瀆”者,耳為江,口為淮,眼為河,鼻為濟。此九者以人五官形容,皆為正祀,余者山神河伯皆為淫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