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歷代對“五岳四瀆”多有封賞,至唐宋之時,五岳累封至王,四瀆累封至公。而自明太祖建國以來,則去除山川河流封號,各歸本源,這黃河便被封為“西瀆大河之神”,多數簡稱為“河神”或者“河伯之神”。此人竟以人身,得“河神”之號,足見其才。
待到船只靠岸,眾人仔細一看走下船來的此人:卻是三十來歲年紀,頭戴一頂破頭巾,上身光溜著,下身著一件短褲,赤著雙腳,英氣勃發,精明干練。
張順連忙招呼道:“在下張文遠,辛苦辛苦,快讓弟兄們過來喝口熱湯再行過河。”
黃守才謙虛了幾句,推辭不得,便帶著十幾個船夫下來吃點吃食。本來因這洪水,眾人也沒了生活來源,正是饑困難耐之時,被張順三言兩語一頓勸說,都大口大口的吃喝起來。
等到吃飽喝足,眾人方才渡河。只因人多糧多,黃守才等人只能多次引渡。張順便先安排悟空、張三百帶自己手下二百親衛渡河,順便建立警戒。其次才開始運輸糧食和主管糧食的馬道長,如此這般,直到諸人皆已渡河,張順才與馬英娘等人才準備渡河。
張順與馬英娘登上了黃守才的船只,此船并不大,船篷之中,空間狹窄。張順與馬英娘并排而坐,頗多尷尬之處,兩人之前本有誤解,此次相處更不知從何化解。
想了想,張順干脆站了起來,卻不料船只竟晃動起來,張順本是北人,不常坐船,因此差點摔倒。還好黃守才見他是個菜鳥,趕快過來扶著他,沒有發生張順撲到人家女孩子身上這種狗血劇情。
張順出了船篷,只見外面漆黑一片,只聽見水聲嘩嘩、風聲嗚嗚之聲。此次坐船與之前做輸糧的大船不同,張順看著浪花在船幫邊翻滾,心中既擔心又新奇,感覺很是奇特。
看了一會兒,興致盡了,張順再小心翼翼的站了起來,回頭一看,卻見身后跟隨船只上燈火點點,宛若游龍。張順心中奇怪,如此大風,古代有沒有玻璃,如何做到燈火不滅?
他便往船頭一看,卻見用竹竿挑著的卻是一個燈籠。張順拍了拍自己的腦門,暗道自己傻了,這是多么簡單的辦法,自己居然沒有想到。
“公子小心,莫要站在船頭。若是不穩,落入水中,恐怕要是濕了衣衫。”這時候黃守才大聲提醒道。
張順哈哈一笑,發現船只狹小。自己卻是無甚處可去。正好這個時候,船篷中傳來如同蚊子嗡嗡的聲音:“公......公子,外面風大,且來船篷一避!”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