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己方的速度優勢,莫余認為,在中線以南的地區,并沒有敵軍出入。以此為基礎,只需要確保中線上的警戒法陣時刻有效,就能保障中線以南的資源點不受對手侵擾。
原本計劃中用于防衛資源點的人力就這么抽出來了。工具人士兵們不再需要在各個區域之間巡邏,只需要留下可以監視警戒用法器的人手,其他工具人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比如。
“西段偵察士兵,除留下監視法器的人手之外,其余所有人以尖刀形式,以隱蔽為第一要義,以偵察地形為目標,化整為零,沿西部地形復雜區域北上偵察,沿途不求速度,盡可能放置足夠多的警戒法陣。”
“中段及東段偵察士兵,以推進形式,不求隱蔽,偵察地形和威懾對手并列,向北推進。沿途適當布置一次性警戒法器,如果抓到落單敵軍,就地殲滅。如果遇到敵軍大部,記下位置,保持安全距離,暫不攻擊。”
如果把這兩段文字命令以圖像表示,便是自南向北,左路一個箭頭擦著地圖邊緣向北方沖去,中路和右路平推據敵。
中線以南,加上背后河對岸的資源點,莫余已經將五個資源點拿到了手中,只需要再往中線以北輕輕一推,拿下任何一個中線以北的資源點,手中已有的后勤保障就能對敵人造成后勤方面的優勢。
要是對手能開上帝視角,莫余還真不敢這么玩。
上帝視角要破這局太簡單了。左路的突擊箭頭本就是在復雜地形行進,開了上帝視角,只需要安置各種地形殺,以縱深換時間和傷亡,左路突擊箭頭不攻自破。至于中路和右路的徐徐推進,看似是嚴正軍勢,難以速破,上帝視角一開,就知道是散兵推進,在雙方都還沒能從“導演部”獲得足夠物資時,集中優勢兵力破其一點,接下來是圍點打援還是倒卷清剿就看個人愛好了。
但這不是沒有上帝視角嘛。
沒有上帝視角,兵法有云,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在虛實變化之間制造勝機才是指揮官的本事,莫余雖然是個戰術游戲拉胯型選手,但虛實變化的道理還是存乎一心。
只要對手不是一股腦狂沖的莽夫,莫余布置的兩路攻勢,都能讓對手心生疑慮。
那么對手會不會是莽夫呢?
當然不是啦,全軍偵察兵都沖過中線了還沒看到敵軍出沒,對面的指揮官頭上掛的是“智遲”的概率都比“魯莽”高。
接下來的日子對敵軍來說更是難熬,他們會在尚未探索完地圖的一半之前——從目前來看,能探索五分之二都算是莫余手下留情——就發現敵人的士兵已經出現在己方的偵察范圍之內。為了保護他們的資源點,他們只能收縮士兵,不得不圍繞資源點修筑工事。
也可以玩莽的,看見敵軍出現就光速沖鋒。但一邊是已經預備指令的隨時準備吃掉落單敵軍的散兵推進長陣,一邊是在偵察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碰上敵軍的零散偵察部隊。光速沖鋒,那和送頭有什么區別?
學生們安然執行命令。
這種都不用動腦子思考敵人在哪就能狂暴席卷地圖過半區域的體驗,傻子才不樂意繼續執行“白瑞樹”的命令。
學生們又不弱智,白瑞樹給的命令句句果決,還都留著回旋余地,到現在形勢更是一片大好,怎么看都是我軍指揮料事如神,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只要按照命令辦事,金票大大的……前途大大的光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