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初十。
隴西渭水南畔,西秦嶺大山,嘉陵江支流西漢水河,上游群山,杏花初開。
在關中及中原地區,已是“花退殘紅青杏小”了。西秦嶺山脈氣候較之中原微寒,此時卻是“沾衣欲濕杏花雨”的早春景象。
說是杏花開,其實枝頭幾乎都是花苞,沒有幾朵真正綻放的花朵。估計等到杏花完全綻放,基本上需要五天之后。
枝頭花蕾簇簇,平添幾分春色。
山巔背陰處,積雪尚未完全融化,西漢水河流量不大。稍顯渾濁的河水裹挾著泥沙,從東向西流經方圓近百里內較大的一個村莊。村莊因水而得名,喚作西漢水莊。
華夏大地,由東向西流淌的河水不多,西漢水就是其一。其實,百里之后,西漢水會折而向南,注入嘉陵江,西漢水也是嘉陵江比較重要的一條支流。
西漢水莊人口不多,僅有四十一戶。這樣的村莊,本來是毫不起眼的山村,在當下來說,絕對稱得上繁華的集鎮了。
近些年朝綱不振,致使天下大亂,兼之天災不斷,盜賊四起,更加上爭戰不休,九州成為修羅殺場,田地荒蕪,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很多百姓流離失所,為了活命,紛紛躲進大山避難,致使一個毫不起眼的山村竟然多達四百多人。
這四百多人中,超過一半的人口都不是西漢水莊的,他們大多來自北邊百里外的天水縣,也有不少人從陜西甚至更遠的山西河南逃難避禍過來的。
西漢水莊有兩家大戶,莊東北的大戶姓姬,莊西南的大戶姓王,西漢水莊以及周圍大小十一個小村莊的近千畝田地,統屬于姬王兩家,堪稱方圓近百里內山村中的大地主。其中,姬家有田地四百七十畝,王家有田地四百二十畝。
原本,姬家和王家并沒有這么多的田地,這些年不斷有逃難者進入山村,姬王兩家趁機利用那些逃難者在周邊山上墾荒,田地比起之前多了一倍不止。
村東姬家有著三進大院,朱門高墻,院落闊大,房舍多達二十四間,而村西王家僅兩進大院,房舍僅僅十六間。
姬家最后一個院落,植有三顆杏樹,此時杏花含苞待放,庭院春歸。
最北側青瓦磚房門前,一個女聲幽幽的吟道:
山中春來遲,枝頭紅杏,疏落兩三枝。
寂寞庭院無蜂蝶,料峭春寒,紫燕歸幾時?
花前人獨立
……
“小姐,”一個稚嫩的女聲突兀地從背后響起:“又在嘮叨什么呢?”
杏樹下那個十六七歲,潔白如玉的面頰上兀自掛著淚痕的少女沒有回頭去看,只是稍稍提高了嗓門道:“喜鵲,恐怕等不到杏花徹底盛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