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蘇橫是河南人,雖然一直跟著眾人說隴西或者說西北話,時不時地還會蹦出一句河南話來:“那樣咱們不就天下無敵了嗎?”
“知道三國時諸葛亮嗎?”
“諸葛亮嘛,誰不知道呀!連諸葛亮都不知道,那不是白活了嘛!”
“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為啥都以爭奪隴西為主?”
“啊?!”蘇橫恍然大悟道:“諸葛亮也是神仙,他是不是跟你一樣算到了這里的民風彪悍、金銀充足、馬匹糧食無數?”
“蘇大哥又胡說了!”姬國卿道:“哪有什么神仙!諸葛亮不是算到這里有這么多的好處,而是他從書本里學到的。西漢武帝時,大漢跟匈奴打仗,大將霍去病從陜西長安出發,帶兵進入隴西,先后打了數次勝仗,把匈奴打得丟盔棄甲、抱頭鼠竄,一直打到西域荒漠邊上才停止。從此,匈奴元氣大傷,再不敢輕視大漢。漢武帝得知霍去病率兵去了那么遠,親自為許多漢軍曾經打過勝仗或者停留的地方取了名。比如說‘武威’,那就是說大漢軍隊武功威武、不可戰勝之意。再比如說‘張掖’,意思是說‘張國臂掖,以通西域’或者‘張國臂掖,以控匈奴’之意。再往西,大漠邊上有個‘敦煌’,這也是為了表彰漢軍威武、大漢昌盛,用敦大煌盛或強大光明來命名的。我說的這些,或許沒有二哥說的詳細,但是由此可見隴西甘涼這些地方是不可多得的福地。中原不管由誰掌控,他都很難有效地治理隴西甘涼這些地方,除非他一統中原,強盛無比。不過,根據如今天下局勢,短期內誰想入主中原,掌控天下都很難。這樣,就給咱們了一個發展壯大的有利機會。等到咱們把隴西甘涼這塊兒地方治理得好了,百姓們愛戴擁護,咱們要人有人、要馬有馬、要糧有糧、要槍有槍,揮師東進,掃蕩中原,那還不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因此,最初時,咱們必須把根牢牢扎根在西秦嶺大山中,隨后再出山掌控隴西甘涼,最后鞭指天下。這就是我規劃的大致戰略,具體根據世事變化,可能略有調整。但是,基本步驟不變。最后,不管咱們日后到了哪里,土改必須堅持,必須遵循公平、平等的原則。百姓的擁戴,是革命的重中之重,失去了百姓的擁戴,就相當于失去了根基,成為無根浮萍,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焉!”
這一次,沒有人打斷姬國卿的話了,不是他們找不到話頭,而是他們完全聽得如癡如醉,忘了去接姬國卿的話頭。
其他人不知道,姬國棟可是讀過《隆中對》,知道那就是當年諸葛亮為劉皇叔制定的戰略部署。如今,弟弟姬國卿說的預想規劃,就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對》。自古以來,名不見經傳時,就能制定大戰略的能有幾人?
說出這樣一個規劃,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這是無奈之舉。姬國卿如果不是來到了這個時代,又落地于西秦嶺山這個窮山僻壤的地方,要什么沒什么,他能做出這樣一個戰略部署?
“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說得好聽,那是跟甘肅其他地方對比來說的。畢竟,甘肅這地方,很大一部分都是鳥不拉屎的戈壁,這也是歷屆中原王朝不屑一顧的重要原因。
中原王朝不屑一顧,正好給了姬國卿萬般無奈下一個良機,除了暫時在甘肅這個地方發展壯大起來,他還能做什么?
如果把姬國卿弄到中原其他任何一個地方,姬國卿都不會做出這樣一個萬般無奈的新版《隆中對》。
另外,八字還沒一撇時,就給他人說未來,僅僅幾百號人,就討論謀取天下,也是姬國卿無奈之舉。這樣的無奈,是從姐姐姬慧卿的死上感悟而來的。當時,王本固要挾并殺死了姬慧卿,肯定是有人答應或者說王正道秘密見過王本固,并答應事后給他很大的好處,王本固才突然變節投敵的。原因就是,王正道答應給王本固的好處多過姬國卿給王本固的好處,讓王本固權衡之下決定放棄姬國卿。如果當時就把新版《隆中對》說給王本固聽,先給他畫一個天大的餅,他估計就看不中王正道答應給他的那些好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