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量避免“姬慧卿”事件再次發生,姬國卿不得不先給身邊核心的這幾個人畫出一個天大的、誘人的餅,讓他們的胃口和欲望變得很大,免得日后有人稍稍給他們一些好處,就讓他們突然變節。這個道理,就跟前世“窮養兒子富養女一樣”,由于姬國卿前世有個女兒,自幼便寵著、慣著這個女兒,在女兒身上花的錢最多,目的就是讓女兒“見多識廣”,不致長大后隨便就被一個窮小子的一頓飯給騙走了。當前,身邊的這些人就跟自己“女兒”一樣,必須在思想上要富養他們,讓他們的欲望和胃口都變得非常大,不致潛在的敵人隨便許諾一些好處,就收買了這些人出現第二個“姬慧卿事件”。
畫出一個大餅,提前告訴了所有人的奮斗目標,給他們指明了方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他們的行為,左右他們的思想,免得他們漫無目的橫沖直撞,不小心調轉槍口,制造意想不到的事端。
姬慧卿事件的發生,導致天水鎮兩個執法官全部死亡,天水鎮從此沒有了執法官。
沒有執法官,就失去了對很多沖突事件的事后評判。如今這么多人,大大小小雞毛蒜皮的糾紛都找到姬國卿這里,姬國卿連吃飯睡覺都沒工夫了,還練什么兵?
有了第一天正式軍事訓練的摹本,姬國卿第二天就不需要再盯在操場上了,把訓練的指揮工作交給李運亨,姬國卿來到了土改處。
全部將天水鎮下屬的十幾個村落土改完畢后,每個村都推選兩個代表來到天水鎮,負責討論商議天水鎮各項規矩的制定和更改工作。這些人都是被各地百姓推舉出來的,都是各村百姓信得過的人,他們發言時都能代表各村自己的利益和立場,這是個好的開端,姬國卿不想也不能掐斷這個開端。
不想掐斷,是因為這樣的推舉制正是根除封建科考或捐官取士的有力手段,也是民主制取代分封建制任命官員制度的有力手段。華夏的封建制度經歷的時間太長,可謂是根深蒂固,想要根除非常困難。封建制度和思想不祛除,華夏就很難屹立于世界東方,很難在接下來的工業革命中成長起來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中脫穎而出,并最終引領世界。盡快地、徹底地改變這個時代,是姬國卿的初衷,推舉制就是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
不能掐斷,是因為姬國卿初來乍到,不但不認識身邊的每一個人,而且對這個時代缺乏了解。孤立無援而且又危機四伏下,姬國卿必須盡快找到幾個得力的助手。對周圍人都不了解,誰又能成為自己得力的助手?這就只能聽取很多人的意見了。最少,姬國卿相信這個時代的山里人還是比較淳樸和正直的。這些淳樸正直的人推選出來的助手,絕對是他們信得過的人,自己籠絡了這幾個人,就等于籠絡了所有的淳樸百姓。如果自己剛剛得勢,就不顧百姓心聲任人唯親,那么多的百姓還會信任并擁戴自己嗎?再說,當初是自己讓百姓們推選合適人選的,他們已經這樣做了。如今,自己穩穩地掌控了天水鎮,就推翻了這個規矩?如此一來,以后還怎么走出天水鎮、走出西秦嶺山、走出甘肅?
草莽出身的李自成都知道喊出口號“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來收攏人心,自己沒有提出“不納糧”的口號,這一點已經遠遠落后于李自成了。如果不再弄出些其他的手段來籠絡人心,自己豈不是白白比他人多了解了數百年的知識見聞,白白浪費了這樣一個匪夷所思的穿越機會了嗎?
姬國卿不敢說自己比李自成聰明多少、強多少,說不定跟李自成相比,人家把自己賣了,自己還跟在后面屁顛兒屁顛兒地數錢呢!
自己比李自成強的一點,就是自己比李自成多了幾百年的見識以及了解了很多的科學技術。雖然自己所掌握的科技連屁都不算,但是拿到這個時代,那絕對可以引領一場工業革命,讓這個世界發生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
早些時候,姬國棟成為土改處主任,一來是姬國卿的提議,二來是土改處的那幾個推舉出來的人還不敢得罪姬家,只得口是心非地“一致認同”姬國棟為土改處主任。
喜歡吃飯穿衣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吃飯穿衣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