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準備好了,只等著大伯你出兵后,就下山跟隨于后。大伯,西和縣離西漢水莊差不多有一百四五十里地,不是一天就能走到。小侄以為咱們應該今天就走,路上可以在灣里村、祁山村各停留一夜。到后天,路上曬干了,正好整裝從祁山村出發,直奔西漢水莊。”
“正道啊,”王天和道:“救你爹娘也不急于這一時……”
王正道聞言登時哭了出來,道:“大伯,我爹他們被姬家關押了這么多天,日夜受罪,再不救他們出來,我還算人嗎?大伯……”
“好了,好了,”王天和不耐煩道:“別哭了,你出去叫你二哥正強過來,這就讓正強領著人馬跟你去吧。”王天和的四個兒子中老大王正德、老二王正忠、老四王正坤已死,目前只剩三子王正乾。此時他說的“二哥正強”,是其兄弟王天雄的長子,跟王天和的四個兒子都混在一起排行,稱為“二哥正強”。
——
細雨中,約三百余人在西秦嶺大山沿著西漢水河冒雨往下游走著。路上雖然泥濘不堪,踩了人人都是兩腳泥,但是沒有一人口出怨言。
雖然已經立夏,細雨淋在身上沒有多么冷,但是渾身都已濕透,衣衫和褲子都貼在肌膚上,涼冰冰的很少難受。
這三百余人大部分都背著一根長竹竿,大約兩丈長的竹竿一頭被削尖,如同一桿□□。只有不到一百人扛了真正的帶著鐵槍頭的□□,還有幾十人不但扛了鐵槍,腰間還斜挎了大刀。
在這三百余人身后,是十幾輛牛車,大約有五六十人看護著牛車,牛車上裝著什么東西看不出來,因為所有的牛車均被茅草遮蓋著,趕出的那五六十人也披著茅草蓑衣,頭上還帶著竹編雨帽或草帽。
這些人,正是天水鎮的革命軍和治安隊。得知王正道在西和鎮攛掇王天和要帶人來,姬國卿當即將革命軍和治安隊進行了整編。依照這大半個月來訓練的習慣和陣容,革命軍擴編為一個營,姬國卿任營長。以下是李運通和李運亨都成了自己的警衛兼職營指導員,葛泉傷勢已經基本痊愈,出任一連連長,曹忠任二連連長,張長有任三連連長。以下九個排的排長分別是王三豹、謝銘、鐘麟、趙奉朝、衛戰勝、楊學禮、馬鐵錘、劉天錫、劉大強。自姬國卿開始到各班班長,人人都是既有鐵槍又有大刀。多余出來的鐵槍和大刀,都交給后面趕車的那新編的兩個負責輜重的排,由于刀槍不夠,負責輜重后勤的兩個新編排全部借來斧頭湊數,做到人人手中有兵器。
本來是要趕在下雨之前行軍到祁山村,然后在祁山村以逸待勞等待王正道。誰料想,剛剛離開天水鎮,到了鹽官驛附近天上便下起了雨。雖然距離祁山村還剩十幾里路,但是細雨已經把所有人身上淋濕。為了不讓后面牛車上糧食大鍋等生活必備品淋濕,只得附近采來帶葉樹枝、茅草等將牛車遮住。
雨越下越大,大隊人馬又冒雨走了一二里,來到西漢村,當下只有駐扎在西漢村避雨。
西漢村還不及天水鎮的三成,只有三十六戶人家(天水鎮目前已有一百八十二戶),革命軍三四百人突然來到,村長許興君忙得一刻也聽不下來。先將不能淋雨的糧食卸下來放在房屋中,每家每戶都安排了最少一個班的戰士暫且避著雨,只等雨小了之后麥場上搭上草棚后安灶做飯。
左等右等,眼看已經晌午,雨還沒有停的意思。三四百人的吃飯問題,自然不能麻煩西漢村百姓。
姬國卿親自帶頭,到附近郊野、山上砍下樹木,割下茅草等,在西漢村的打麥場上,村北口,南口分別搭了三處草棚子。草棚子搭好后,壘好灶臺,加上大鐵鍋,開始燒火做飯。
西漢村距離祁山村不過四五里光景,西漢村規模不大,無法安排幾百人過夜。午飯后,留下一個連駐扎在西漢村,剩下的兩個連跟隨營長姬國卿開赴到祁山村。冒雨在祁山村同樣搭建了三處草棚子,埋下鍋灶,大部分人晚上住在百姓家,近四分之一的戰士宿在草棚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