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駐祁山村后,姬國卿便令戰士們把守各個出村的路口,不允許任何人走出祁山村到南邊西和鎮去。尤其是南去的必經之路木橋上,晝夜都有戰士以班為單位輪換站崗把守,任何人不許過橋到對岸去。另外,祁山村的每家每戶都派有戰士駐守,表面上是安排沒有地方住的戰士到百姓家里住,其實是讓那些戰士看守住每家每戶,不讓他們出去給王天和通風報信。
之前,西漢水莊的百姓基本上都聽姬國卿的,自從控制住了王家和虎狼寨、麻山頭,姬國卿在西漢水河沿岸這十幾個原屬于“大地主”姬家和王家的土地全部重新分配后,這一帶很多村子的百姓并沒有多么崇敬姬國卿。在這些百姓看來,畢竟王家的王正道有著天水縣縣丞的官身,姬國卿這么跟王家斗,那就相當于跟官府斗,官府遲早有一天會帶人來收拾姬國卿的。雖然此時姬國卿把田地和糧食分給了他們,等到姬國卿被王正道收拾了之后,百姓們會連本帶利把吃進去的東西全部給吐出來。可以說,姬國卿這么做,等于是把這一帶百姓都推到了火坑邊緣,他們只對未來感到異常擔憂,沒有多少對姬國卿心存感激。
這些時日,有風聲傳說王正道去往南邊的西和縣求他的族伯王天和,王天和已答應派兵幫王正道到天水縣西漢水河這一帶來殺死了姬國卿,為王家報仇的同時,也奪回王家失去的家業和土地。
西和縣一年前是遭受了楊振雄一伙人的糟蹋,縣令、縣丞等大部分官軍都被殺,唯獨王天和這個百總得以幸存。這里面,除了王天和適時地投靠了楊振雄之外,也跟王天和手底下有些實力有關。
后來,在王天和、禮縣官府、崖城里以及二郎堡多方勢力的協助下,楊振雄一幫“反賊”被剿除,西和縣算是又回到了大明“懷抱”。可惜的是,這一來大順鬧得大明朝廷晝夜不安,陜西、甘肅、漢中等被大順所控制(漢中的知府賀珍投靠了李自成,相當于漢中也成了大順的地盤),南邊的四川又成了獻賊張獻忠的天下,隴南西秦嶺這一帶無法跟朝廷溝通,成了孤立無援的地方。若非這一帶皇室老朱家的子孫們比較團結,并且還有一點的實力和控制力,這一帶各縣早投靠了李自成或張獻忠了。
不管西秦嶺山這一帶各縣最終屬于誰,但絕對不會屬于姬國卿。在這一帶的百姓看來,姬國卿這一個多月的“鬧騰”,充其量不過是跟王家的門戶之爭,不管姬國卿鬧得多么厲害,西漢水河上游這一帶還屬于天水縣,中下游屬于禮縣、西和縣和階州。西漢水莊姬家和王家,掌控著西漢水河上游十幾個村子的土地,當年天水縣劉嶺秀在時,北邊的那幾個村子基本上都屬于姬家,而南邊這幾個村子屬于王家,因為更靠南邊的西和縣有王家的“大佬”王天和在。
那時候,不管姬家跟王家怎么鬧,天水縣總得給西和縣一些面子,姬家和王家一直是旗鼓相當,雖然王家所在的地域屬于天水縣。
而今,姬家的靠山沒了,王家不但在天水縣有人任縣丞,在南邊的西和縣王家根本就是真正的縣令。這樣一來,姬家跟王家斗,那不是活得不耐煩了嗎?
在兩年前,西和縣楊振雄聚眾造反,曾經將整個西和縣控制在手,成為西秦嶺山一帶的土皇帝。可當西和縣王天和及鹽梟二郎堡、禮縣及黑商會崖城里聯合起來之后,楊振雄很快便土崩瓦解,跟隨楊振雄鬧事的五萬余人被殺。那時候,西和縣、禮縣、天水縣甚至是東南邊的成縣和南邊的階州(隴南市)百姓,都害怕手到楊振雄牽連。因為楊振雄被殺后,官府斬殺跟楊振雄有牽連的人太多,西秦嶺山一帶幾乎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跟楊振雄有牽連而被砍頭。
西漢水莊姬家和王家的下轄各村,屬于天水縣地盤,當日隨同楊振雄鬧事的不多,受到牽連的也不多,這也是姬國卿一鬧事,就有很多人追隨姬國卿。這里面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漢水莊一帶百姓實在是餓得活不下去了,他們不跟著姬國卿鬧事的話,不出一個月就有很多人會被餓死。再說,姬國卿鬧的事,充其量只是為了報仇,官府治罪的時候,自有姬家人頂著,跟很多百姓無關。
王正道從天水縣召集人馬回到西漢水莊對姬家進行報復時,西漢水莊的百姓跟著姬國卿共同對付王正道,當時的打斗也只能算是兩個家庭或家族的私斗,跟造反不造反沒有什么關系。西漢水莊絕大多數人饑餓難耐下迫不得已吃了姬國卿分給的王家糧食,他們只能站隊于姬家這邊,幫助姬國卿對付王正道。
暫時戰勝王正道后,姬國卿為了瓦解王家,將王家的地給分了也無可厚非,這還算不上是什么造反。
當姬國卿把自己家的田地也分給百姓,并且還成立什么革命護衛隊、革命軍后,這一帶百姓開始犯嘀咕了。姬國卿這樣做,不就是學當年的楊振雄造反嗎?
單單一個王正道或許收拾不了姬國卿,但是加上王天和,甚至以后禮縣或者二郎堡、崖城里都參與其中,共同對付姬國卿時,姬國卿豈非死無葬身之地了?到那時,西漢水莊一帶十幾個村子的百姓豈非都要陪著姬國卿被砍頭?
迫于姬國卿以及革命軍的壓力,西漢村、祁山村等毗鄰西漢縣的百姓對姬國卿及革命軍只能是又敬又怕。姬國卿畢竟帶著三百余人來到了天水縣接壤西漢縣的地方,這兩個村的百姓不敢對姬國卿怎樣。可西漢縣王天和是誰,那可相當于西漢縣縣令,掌柜著西漢縣的“軍政大權”,手里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只要王天和答應王正道收拾姬家,就沒有辦不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