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這邊,絕大多數人都是十六歲到二十歲之間的“熱血青年”。經過半個多月的訓練和思想教育,他們基本上接受了姬國卿傳授的新思想,意識形態上達到了初步的統一。最起碼,在他們看來,如果長官沒有下令撤退的話,私自撤退是極為可恥的行為。
武力值不怎么樣的新革命軍戰士在戰場上都不肯輕易退脫,那些“久經沙場”的原虎狼寨和麻山頭匪兵,又怎么能夠隨便退后一步?
西和縣隊伍那邊只不過出現了四五十人的傷亡,家丁精銳和老鴉山匪兵就有點“看不過去”了,心底下開始犯嘀咕。革命軍這邊在以蕭凌為首的家丁精銳沖擊之下,死傷超過了百人,仍堅持在戰場上不撤退,這讓西和縣的人馬頭更大。
當賴以仰仗的蕭凌被對方擒拿后,壓斷駱駝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現。先是那些新募兵出現逃亡,然后是老鴉山匪兵,然后就是家丁精銳。
想當年,王天和身邊若無蕭凌,他早被楊振雄給收拾了。正因為蕭凌的存在,王天和又主動示好于楊振雄,才沒有讓楊振雄把王天和當做官家給處理掉。后來,也正是因為蕭凌沖鋒在前,率先殺死了楊振雄后,“秦王”隊伍出現了松動,聯軍(王天和兵、二郎堡兵、禮縣兵、崖城里兵)才最終取得勝利,并徹底剿除了楊振雄及其勢力。
此時,名震西秦嶺山的蕭凌被革命軍給擒拿了,王正強丟掉了手中最重要的一張王牌,率領的隊伍又止不住潰散開來,王正強還要堅持不走的話,那真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走!”王正強長嘆一聲,他可不想把性命留在祁山村,調轉馬頭,鞭子在馬臀上一抽,向著西和縣方向逃去。
對方首腦人物已逃,西和縣人馬再無心搏斗,紛紛涌向木橋,將背心全部交給了革命軍。
“投降不殺!”
“投降不殺!”
……
姬國卿的口令一經傳出,革命軍戰士一起跟著呼喝起來。那些根本無法擁擠到木橋上的士兵,膽子已經嚇破的情況下,不由自主地跪爬在地上,磕頭求饒不停。
敵人潰逃,己方傷亡也極為慘重。打掃戰場后,初步得到數據是革命軍戰死一百二十八人,其中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葛泉。傷一百零四人,其中重傷二十九人,只有一百六七十人完好無損,這其中還包括五十多名后勤部隊。
這場戰斗,革命軍死傷過半而未潰敗,這讓姬國卿乃至李家兄弟、曹忠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在曹忠看來,從事“土匪”多年經驗來看,不管什么規模的群斗,只要死傷接近三成,剩下的七成人必然選擇逃亡。并且,這還是建立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如果己方傷亡比對方多,己方剩下的人早逃得沒影了。姬國卿所訓練的革命軍,絕大多數人都是剛剛放下鐮刀鋤頭的莊稼漢、山里娃,他們根本沒有一點作戰經驗。正是這樣的一支沒有任何戰斗經驗的新編隊伍,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同時又對姬國卿所說的一切話都深信不疑,只要姬國卿不下令撤退,即便是被對方給殺光了,也沒有一個人選擇退卻。這樣的一群人,假以時日并多經歷幾場廝殺的話,將會成為一支令人膽寒的虎狼之師。
己方傷亡過半,對方死傷卻不多,僅僅死亡六十六人,傷七十一人,不過卻俘虜了一百二十一人,得到完好無損的戰馬十四匹,傷馬二匹,死馬四匹。另外,得到各式大刀一百三十一把,槍八十二桿,弓七張,箭五十四支,鐵甲九副,棉甲二十九副。總的來說,革命軍取得了勝利,不過只是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