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貶值最厲害的就屬銅錢了。這在大明鼎盛時期,一斤小麥頂多不過五文錢,如今竟然漲到了三十到四十文。從另一個側面也可反映出,大明末期,尤其是崇禎這十幾年,民間貧窮(物資匱乏)到了何種程度。
來到這個時代時間不長,在姬國卿看來,這個時代總的來說并不像眼前見到的這么窮,把所有的地主和權貴的錢糧弄出來,足以養活全天下所有人。之所以表現得這么貧窮,是因為幾乎所有的資產都控制在那極少部分的人手中,而這樣的人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崖城里能運送來大量的糧食和布匹,以及油料和鐵,說明大明并不窮,窮的只是占絕大多數的百姓。
就拿自己為例,單單把自家、王家、麻山頭和虎狼寨的部分資產搜集出來,就完全可以滿足方圓百里內兩千多百姓的溫飽。這還沒有將早些時候姬家輸銀助餉時弄到天水縣的那些錢糧。要知道,姬家原本的錢糧是遠遠多于王家的。
最后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犧牲的那些戰士的撫恤問題。
當初跟王正道初次作戰時,那些戰死的西漢水莊人,土改處給出的撫恤是五千文錢和一百斤糧食。經過姬國卿跟天水鎮土改處那些百姓推選出來的代表們商議,也是在姬國卿一再的爭取下,土改處決議將撫恤金確定為二十兩銀子(姬國卿本來提出五十兩的)。二十兩銀子,以當下價格,可購買最貴的糧食小麥一千斤左右。這樣的撫恤,對生存在餓死邊緣的百姓們來說,絕對是一筆巨款。
戰死后可以為家里留下二十兩銀子,一家按平均的五口計算的話,二十兩銀子全部用來買糧食,可讓這五口人吃半年左右。不過,前提是糧食的價格維持不變,而且天水鎮的貿易公司始終有糧食賣。
貨幣貶值的主要原因就是物質匱乏。眼下天水鎮的貿易公司銷售的小麥為三十五文錢一斤,這絕對是天價,原因就是小麥這種物質太稀缺。等到麥子成熟后,如果不加控制的話,按照土改處那幾個代表的說法,屆時小麥價格很可能降到十五文左右。
崖城里能把大量的糧食運送到天水鎮,這說明天水鎮的糧食價格處于一個相對的高位,崖城里有利潤可賺。也可能是崖城里在糧食成熟的季節大量低價囤積各種糧食,等到開春后這段青黃不接的季節將囤積的糧食以高價售出。崖城里的做法,也給姬國卿提了個醒。屆時,貿易公司可以到天水鎮之外收購大量的糧食囤積起來,然后找機會把多余的糧食賣出去。畢竟,創建貿易公司的目的就是賺錢盈利,革命隊伍也需要源源不斷的資產來支撐。
眼看小麥大部分都已經抽穗,很快就到了收麥季節。收割了小麥后,就會有大量的公糧送到天水鎮土改處,土改處必須修建足夠大的糧倉,以儲存未來的糧食。
貿易公司有了糧食銷售,天水鎮做工的勞工們的工作便不再用糧食來結算了,而是全部改為銅錢來結算。平均下來,每個勞工每天可掙到銅錢二百文,差不多是六斤小麥。這樣的工資標準,是在姬國卿最早控制住了王家之時就定下的,一個多月來一直沒有多大更改。其實百姓們為其他人做工時,每天能得到半斤小麥就是多的了。由于銀錢價值是不定的,糧食的數量是一定的。即便提出以銀錢來結算工資,勞工們仍不愿意接受銀錢,他們還是要求把工資折合成糧食算給他們。這樣一來,天水鎮的工人每天干活的報酬就定在了六斤小麥(或七斤小米、七斤黃豆、八斤雜豆)這個標準上。正因為有高工資,只要土改處提出要修建什么公眾設施,消息一經傳出,當真是勞工蜂擁而至,根本不愁找不到人干活。
劉富海來到貿易公司以來,在貿易公司賺取了不少錢,土改處所有的代表都表示不滿。經過所有代表們的商議,決定對貿易公司進行抽成收稅。經過幾輪的協商,最后決議貿易公司跟革命軍和各村留成的規矩一樣,貿易公司賺到的錢,七成充公交給土改處,三成留作自用。畢竟,土改處負責著革命軍、治安隊、執法處所有人的工資和口糧,以及修建公共設施時所有物資的購買和勞工的工資支付,土改處的花銷最大。
土改處作為天水鎮革命隊伍最大的行政機構,掌控著最多的資產,其他所有機構都需要土改處提供物資,長此以往,土改處會感覺這所有的公用物資就是他們土改處的,這顯然不行。
在姬國卿一再堅持下,天水鎮成立革命銀行,所有的物質歸革命銀行管理。革命銀行由革命軍、治安處、執法處、土改處四方派出代表管理,需要從銀行取出銀錢時,必須經過四方全部同意,四方都派人到場后方能打開銀庫。對于天水鎮的新建糧庫,跟革命銀行一樣,由四方共同管理。銀行和糧庫的負責人,由四方派出的代表輪流擔任。
革命銀行,不但負責看管革命隊伍的銀錢,還擔負著革命隊伍的稅收任務,當前來說,稅收的唯一來源就是貿易公司。等到日后革命隊伍有了各類產業后,革命銀行的稅收來源就會逐步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