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亂世當中立足,肯定不會是一般人。
現在大漢已經改變了歷史格局,但是面對歷史上,這些左右時代的重要人物,劉禪還是有些忌憚。
比如曹魏的司馬懿、這個熬死一代賢相諸葛臥龍,最后成為三國最大贏家,還有就是這個喜歡背刺的孫十萬。
“先生回吳時,請代朕向仲謀問好!”劉禪笑著說道:“請告訴仲謀,漢吳永世盟好,讓他好生保重身體,畢竟歲月不饒人啊,仲謀已經年逾七旬,可得慎重。”
“謝陛下!”朱應大喜道謝。
此番入長安,他沒有別的使命,就是為了吳漢盟好,眼下聽劉禪的這番話,他當然是歡喜的。
漢吳和睦,他也就可以回去向孫權交差了。
隨后朱應在長安待了幾天,就回返東吳去了,也就是在他離開長安的第二天,長安卻出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街頭巷尾,百姓們陷入了恐慌。
“這事兒絕不可信!”
酒肆內,一個中年書生,怒氣沖沖的說道:“丞相一生為了興復大漢,殫精竭慮,他絕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
“呵呵!”書生的話音剛落,鄰桌的一年輕人,卻冷笑著說道:“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即便是丞相,關系到他自己利益時,他也是如此。”
“胡說八道!”那書生猛地站起,說道:“丞相若有異心,陛下西征九年,他早就可以取而代之,為何會選在陛下班師回朝之后,才出此下策?”說著他情緒有些激動:“這必然是曹魏或者東吳使壞,想要破壞我大漢君臣關系。”
“此等拙劣之計,三歲的孩童都能看得出來!”說著書生頓了頓,看向鄰桌幾人,質問道:“爾等難道還不如三歲孩童乎?”
這件事,這兩日在長安街頭引起了熱議。
也不知道是誰最先說出來的這件事,說是大漢丞相諸葛亮生了異心,因為這九年間,劉禪遠征西域,大漢諸事皆由丞相一人操持。
若是沒有諸葛亮勞心勞力,劉禪豈能安心征伐西域?
可是劉禪班師回朝之后,除了回來的當天,親自為諸葛亮駕車之外,并未對丞相諸葛亮有任何嘉獎,反而是以諸葛亮年事已高為由,準備讓其他人接任丞相。
諸葛亮就是因為這件事,心生不滿。
帝相不睦,這可不是小事情。
雖然這話剛傳出來時,絕大多數百姓,都是不相信的,但是隨著人們議論得越來越熱鬧,卻也讓很多百姓,開始憂心起來。
宣室殿內。
劉禪聽完宦官的匯報不怒反笑,弄得那個宦官都是一愣,心說陛下您的心可真大,現在街頭謠言四起,您怎么還能笑得出來。
可是劉禪卻不在意,放下手里的奏折,沉聲道:“備車,朕要去丞相府!”
???
宦官聞言有些懵,心說這不過就是謠言而已,陛下應該下令制止謠言,怎么會先想到的是去丞相府,難道陛下您也相信這些謠言?
您這是要去質問丞相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