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又來打電話啊?”
“嗯,打電話,順便給你們送錢來了。”徐檸笑道。
“這話說的,什么叫給我們送錢啊,錢又落不到我這。”
“那終究是你們單位的,福利工資不從這來啊?我現在就想問問,這國際長途什么時候能降價,我這幾個月都打了多少錢了,心疼死了。”
徐檸這幾個月基本每周都得來一次,一分鐘十塊,他前前后后至少打了七八百塊錢,就這已經是盡量長話短說了。平常不是重要的事,他都寫信跟那邊聯系的。
電話再次接通,這次接的依然是保羅,這家伙把家安在了公司旁邊,沒事就守著電話,那叫一個敬業。
“本月的銷售情況出來了嗎?”徐檸開口就問道。六秒一塊錢,說話不得不簡單。
“老板,我這里是個好消息,我們的本月銷售額超過五萬美元了!”話筒那邊的語氣明顯很激動。
“利潤呢?”
“刨去各種成本,應該還有兩萬八千六百美元左右。”
“嗯,很不錯。”
那當然不錯了,畢竟,這鞋子的毛利潤率可是將近百分之三百。
徐檸他們進貨的價格是一雙鞋五美元,拉到美國,批發價是十九美元,一個凈賺十四美元。
其它成本中,運費其實沒多少,一個能裝四五千雙鞋的集裝箱也就幾百美元。關稅也不高,幾年前從百分之二十降到了百分之十點五,這已經跟美歐之間貿易關稅差不多了。
真正的支出大頭是工資跟營銷。
工資方面,李維拿的最多,保底工資加獎金,這個月估計得一千五百美元了。馮樹義一千美元,保羅也有一千多美元。此外,倉庫那還雇了三個員工,每人每月又是九百美元。加起來這都七千了。
營銷支出方面,包括但不僅限于報紙廣告跟電視廣告。
好在,產品名聲已經打出去了,現在是收獲期,每個月的銷量增長的很快。上個月只賣出去了四五百雙鞋,到這個月就有兩千多雙了。
“李維他們在哪?”徐檸問道。
“哦,李正在檢查倉庫。要喊他過來嗎?”
“嗯,先掛斷電話,等會我再打過去。”
“好。”
等了大概十分鐘,徐檸又打電話過去,接的就是李維了。
他依然是用英文,確保那邊都聽得懂,說道:“李維,你這段時間留意一下,找個廠房。我們以后不能這樣只做貿易,一定是要有自己的工廠,自己的產品設計的。明白嗎?”
別看現在的利潤率挺高的,但那是利用了信息差,時間一長,回立那邊會不知道?會不會想撇開中間商?
太容易受掣肘了,他們既不能控制產量,也不能控制質量,連設計都沒辦法掌握,規模就不可能做大。
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在國內投資設廠,可,現在不是沒那個條件嘛。
“明白。”李維的聲音有些興奮,道:“我正想跟你說這個問題呢,沒想到你正好提到了。我之前就看過了幾個廠房,倉庫這邊往西南方向五英里,就有一個空置的廠房,以前是生產衣服的。我拍了幾張照片,要不給你寄過去看看?”
“照片就不用看了,我也不懂這個。你這兩天雇個懂行的,去廠房看看,把優缺點都列出來,然后跟我說一聲。記住了,不懂的事就去找專業的人,不要憑感覺決定。”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