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運動鞋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個減震史,各種手段的減震。八七年,耐克率先應用氣墊減震,然后鞋底氣墊就占據了減震技術發展潮流的核心,其它方向還有軟膠墊、蜂巢狀設計、彈簧板設計。總而言之,就是在鞋底中插部位加各種功能減震裝置。
除了減震,運動鞋外形自八十年代起同樣有兩大發展趨勢,一個是鞋底、尤其鞋跟越來越厚,另一個就是極簡風格。
后來那種鞋底帶有明顯坡度,鞋面一體化設計,去掉所有分隔跟線條、配色簡潔的運動鞋設計,就是這兩種潮流的結果。
徐檸不懂這些理論,但他每種鞋都穿過,所以沒人比他更清楚運動鞋以后的發展方向了。
氣墊設計風險太大,成本太高,被徐檸撇到了一邊,果斷選擇了鞋底嵌入軟膠墊的設計。
然后鞋底加厚、并去掉后跟鞋套、鞋面、鞋尖的分隔,從外表看就是一個流暢過渡的整體。配色上,只有純色,而且鞋面選用針織材質。
在這年代,這種設計絕對是極為前衛大膽了,但又符合潮流方向,這個很重要。
就在上個月底,第一批鞋子已經下了生產線,但現在都囤積在倉庫。
徐檸并不急著把產品推向市場。過早的推出產品只會招來跟風模仿,他現在需要一個大新聞,一個成名戰。
……
過了不久,車子在一片廠房前停下了。徐檸下了車,馮樹義在前邊帶路。
“這就是縫制車間。”馮樹義指著前邊的廠房,道:“現在有二十個工人,一天生產上百雙鞋子。全速運轉的話,可以供五十個工人工作,一天最多生產兩百多雙。”
徐檸站在門口掃了眼,縫紉機旁坐著各個膚色的工人,正不緊不慢的工作……當然,別指望這些工人工作多拼命,加班什么的也不存在,人家有工會。
“我讓你們聯系的韓國那邊的代工廠,怎么樣了?”徐檸走出廠房,問道。
“已經聯系好了,只要把制鞋材料送過去,立刻就能生產。”
“嗯。”徐檸點點頭。
這年代,韓國才是東亞地區最大的衣服鞋帽的生產國,高端產業還剛起步,只有一堆的低端工廠。韓國的優勢是有很多熟練工人,而且工人干活愿意吃苦,效率比美國這邊高,工資還極低,只要制鞋材料發過去立刻就能生產。
把工廠轉了一遍,徐檸剛要出門,門口又停了一輛車,李維跟保羅回來了。
“哦,徐!你終于來了。”看到徐檸,保羅熱情的打招呼道。
“你們的工作進展的怎么樣?”徐檸問道。
“還好。”保羅聳了聳肩,“我們剛才又跟一個電視臺談成了。”
一旁的李維臉色就有些不大好看了,面對徐檸,一時不知說什么好。
之前的那個設計師是他找的,結果設計產品失敗,導致工廠陷入了現在的窘境。一方面是自責,一方面是巨大的壓力。
徐檸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道:“還苦著個臉干嘛?早跟你說了,產品出問題,你有責任。但那是過去的失誤,只要吸取教訓就好。你現在要做的,是專心接下來的工作。明白嗎?”
“明白。”李維吸了口氣,道:“你放心,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這次絕對能成功的。”
徐檸笑著點點頭:“我當然相信。”
接著,幾人到了廠區的會議室,開始研究接下來的工作。
徐檸他們正在準備的,是一個十分新奇的營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