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平時不在。我在的時候,都是我在忙好吧。”
“嘖嘖嘖。”徐檸看著她,搖了搖頭。道:“我看出來了,你這是要立威啊。”
“什么立威,我說的不對嗎?”
“不對,一點都不對。”
“哪不對了?……唔……”
徐檸突然就壓過去,堵住了她的嘴。
片刻后,徐檸貼在她耳邊,小聲道:“現在誰對?”
林蔓沒有回答,目光有些迷離,只是胳膊緊緊勾著他的脖子。
徐檸攬著她的腰,抱著往樓上去了。
……
到了七月,氣溫更熱,樹上的知了聲吵得人心煩。
公司的改革已經到了最要緊的時候,各個部門的運轉都不得不慢了下來,以適應變化。很不習慣,但必須適應。
徐檸的工作量有增無減,每天從早忙到晚,只好每天早起鍛煉身體,吃養生餐,然后往保溫杯里加更多枸杞。
不過,近來還是有好消息的,比如公司的半導體制造設備的研發工作終于獲得了突破性進展。
一大早,徐檸就早早的趕到了光學設備實驗室大樓,所謂的技術進展就是鏡片。
光刻機毫無疑問是半導體設備中的核心設備,而鏡片則是光刻機生產的核心裝置之一,也是國內跟國外差距最大的部分。
以前就說過,初代光刻機其實跟相機原理完全一致,造的出相機就能造出光刻機。盡管兩者在結構設計上分道揚鑣,但鏡片卻一直都是核心中的核心,其質量決定著設備的加工水平。
這玩意跟精密加工是緊密聯系的,積累極其重要,國外的鏡片生產商基本就那幾家,而且動不動都是上百年歷史。
而徐檸他們之所以能這么快獲得技術突破,除了瘋狂的砸錢做實驗外,更重要的是從幾家國營研發單位聘來了一些領域內的專家。不過,能把人招過來當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代價是研發成果要跟其原單位共享,這倒無所謂了。
陸明已經在實驗室里等著了,看到徐檸,連忙帶他過去。
換上實驗室工作服,徐檸來到了二樓。
在一間實驗室里,已經有好些人在了,徐檸跟他們一一握手。
而在人群面前,則是擺放著一塊塊巨大的鏡片,有鍋那么大!直徑至少得有一米了。這么大的鏡片,整個看起來卻通透無暇,簡直是完美的工業藝術品。
“齊工,你給我介紹一下吧?”徐檸向其中一個中年人問道。
這人名叫齊志,是光學設備實驗室負責人。
“好。”齊志點點頭。
他走到一塊鏡片前,道:“因為此次光刻機的設計鏡頭工作波長變短,所以鏡片就必須著重加強對光線的透過率,我們采用的是合成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