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和衛青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劉徹忍不住的詢問起了衛青的看法來了:“衛青,你說,這次馬邑之圍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錯?”
聽得劉徹的問詢后,衛青并未在第一時間給予劉徹回答,反倒是反問起了劉徹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陛下還記得前年……我等在上林苑捕捉到的那只白色獐鹿嗎?”
“怎么不記得?”劉徹在微一思忖后,當即回答道,“那是一只十分罕見的白鹿,朕獵之心切,調動六百人,在那泉水邊整整守了三天三夜才將它捉住!”
“六百人能夠捉住,其實是僥幸!”衛青很是認真的說著道,“獐鹿生性多疑,其嗅覺能力非凡,六百人中要是有一個人出錯,必然功虧一簣!”
說到這里后,衛青話鋒一轉道:“馬邑之戰,陛下出動了三十萬人馬來設伏,這本來就是一件很難保密的事情,只要有一點泄露,三十萬人必然勞而無功!”
聽得衛青之言,劉徹忍不住回首打量了一眼衛青,繼而很是猶疑的詢問道:“你的意思是……朕的決策上有失誤?”
衛青在微微沉默了一下之后,當即大著膽子回答道:“單就軍事而言……臣認為是這樣的!”
隨后,衛青進一步解釋道:“守株待兔的戰法,人和兔就只有兩種選擇,守和不守,撞和不撞,這實際上擁有著很大的賭博成分在里面,誤打誤撞下,或許能夠成功,但是幾率實在是太小了,很難以智慧、勇氣取勝,這樣……對匈奴有利,而卻對陛下不利!”
衛青之言,獲得了劉徹的認可,于是,想要知曉衛青更多想法的劉徹忍不住再次詢問道:“那……不就軍事而言,衛青有何高見?”
其實……說白了就是皇帝劉徹想聽好話了!
“如果撇開軍事而言,臣認為……這是陛下以此具有勇氣和魄力的戰略壯舉!”畢竟先前貶斥了劉徹的軍事行為,所以,這一次的衛青瘋狂拍馬屁道。
對于衛青的吹捧,劉徹表示自己十分滿意:“知朕者……衛青也!”
隨后,皇帝劉徹很是感慨的說著道:“朕不是有意遷怒王恢的,實在是他愚蠢透頂,竟看不出此舉對朕的重要,還詭辯說要替朕省下那二三萬人……這只蠢豬!”
“陛下……將兵之事,恪守紀律,賞罰分明,這是對的,但是,王恢畢竟是此次對匈奴作戰的創意之人……”很想為王恢說情的衛青徐徐開口講道。
只是,話未說完,便直接被劉徹給打斷了:“衛青不要管這件事兒……好吧?”
既然劉徹都這樣說了,衛青自然是點頭應承了下來。
隨后,皇帝劉徹繼續說道:“朕刻意寬恕他,但不是現在,馬邑之戰吹皺了一池春水,有人憋著很大的勁兒,想要藉此掀起更大的波浪,朕總得給他們一個出氣的地方吧?就算沒有馬邑,他們也會找出牛邑、犬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