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滿臉的遺憾與滿心的歡喜,廉頗離開了魏王宮。
滿臉的遺憾是給魏王、信陵君以及魏國眾臣看的;
滿心的歡喜是廉頗基本確定魏國已經被河東、河西的利益蒙蔽了頭腦,不出十日,必定出兵抗秦。
而廉頗走后的魏王宮仿佛成了歡樂的海洋,他們似乎已經看到恢復河西之地,將秦人趕回函谷以西,重現魏國霸業的榮光。
魏國的君臣在等待著,等待著十日之期,等待趙軍與秦軍的兩敗俱傷;
白起與他麾下的秦軍在等待著,等待著趙軍糧盡,等待著大王的援軍到來進行分割包圍;
廉頗在等待著,等待著魏王的召喚,等待著重回長平沙場;
趙括也在等待著,等待著廉頗的喜訊,等待著魏軍大加入戰場,等待著——活下去!
而在秦軍包圍圈里的趙軍,也在等待著,等待著命運的降臨。
當然,等待的日子并不好過。
最可憐的要數包圍圈里的趙軍,時刻擔心著秦軍發起最后的攻擊,時刻擔憂著糧盡之后的慘狀,于是閑著也是閑著,突一突嘛,萬一突圍而出呢,即便不能突圍,好歹也給秦軍造成點傷亡,總好過等死;
比趙軍好一點的是包圍著他們的秦軍,卻也時刻提防著趙軍在某處發起的突圍或是自殺式的襲擊,于是援兵不得不在改變線路后,繼續加速前行,甚至在河內的援兵尚未到達前,一些秦軍已經試著向趙軍陣地穿插、滲透;
比戰爭中的等待稍好點的是在燈紅酒綠里的廉頗,可惜他的心是屬于戰場的,再甘甜的美酒也不如與自己部下共同暢飲的濁酒,再好的佳肴,少了軍營里一通攪動的馬勺,總少了番滋味,于是從一日兩催到一日五催,從假裝的焦急也演變成了真實的焦急。
比在異國他鄉稍好一點的是大糧山中的趙括,看著木桌上不斷多出的正字,心里說不出的舒服,沒有生存危險地活著,還有更好完成的任務嗎?只可惜,麾下的校尉一個個地不準備讓他安生度日。他們也不催促進軍,每天準時來點卯,點完卯就不走了,就那么看著你,冒火似的眼神透露出他們對進軍西岸的渴望。
當然,小日子過得最好的還是魏國的君臣。夜夜笙歌里,仿佛已經回到了魏國制霸中原的那些年。除了廉頗的屢屢請纓,沒有秦軍扣門的日子,再舒適也沒有了。
大家似乎都在等待十日之期,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可惜,意外總在人們最不想它出現的地方出現。
趙軍被圍第七天,晉鄙來報:“魏軍十萬陳兵魏趙邊境,派出細作與斥候探聽長平之戰的消息。得最新戰報:趙軍主力三十余萬被秦軍圍困在丹水西岸,趙軍主將為全軍突圍,親自上陣,遭秦軍暗箭偷襲,身隕戰場!秦軍逐步收緊口袋,準備穿插圍殲趙軍。”
魏王聽到這個消息,人都懵了,一國之上將軍就這么一戰就被秦軍給殺了?
秦軍這么厲害的嗎?
那我大魏為啥還要去惹秦軍啊,萬一給逼急了,秦軍調過來頭來殺向我魏國可咋辦!就晉鄙那兩下子,估計也得栽咯。
“不行,撤軍!”剛剛還在作制霸中原夢的魏王一下子膽小了起來,堅決要撤軍,堅決不跟秦軍打!
信陵君都瘋了!老子牛都吹出去了,你跟我說不打了?